生态潜力成绿色优势

青海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区域,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贫困地区所有特征。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财道出了心声,无论是从交通、自然环境,还是资源条件来说,这里都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生态潜力成绿色优势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4-30 04:51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04-30 04: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青海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区域,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贫困地区所有特征。

西宁市湟中区上山庄村曾是青海全省1622个贫困村中的一个。该村坐落在一片山洼里,是典型的“山上庄”,全村5个村民小组散居在山沟里。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扶贫工作队入驻和社会扶贫带动,这个受贫穷困扰多年的山庄,从默默无闻变为网红景点仅用了3年时间。驻村第一书记赵瑜告诉记者:“上山庄花海被驴友们用短视频推上全国县域景点十强,成了网红景点。”

上山庄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单一,精准脱贫有多难?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财道出了心声,无论是从交通、自然环境,还是资源条件来说,这里都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投资可能要打水漂?不试试怎么知道。周玉财是从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在外经营企业多年,心里一直牵挂着生养他的上山庄。

2016年,周玉财联合几位股东,在上山庄村注册成立青海祥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与村、乡两级反复沟通商量,各方认识渐趋一致:上山庄全部是旱地,没有一块水浇地,种粮食效益低,要想脱贫致富,只能另辟蹊径,依托地理环境,整合村民土地,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想法一提出,就得到湟中区政府的支持。

在旱地里建花海,祥泉公司在首期流转的100亩土地上从零开始学着种花,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此后3年,公司先后投资3600万元,流转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土地1280亩,承包村集体荒地1520亩,打造了千亩花海景区。

2017年,景区完成了1000余亩鲜花的种植工作,陆续建成大型生态园、花市、休闲木屋、游客服务中心、木栈道和石道、观景台、观景长廊、山顶帐篷旅游休闲区、儿童娱乐区等,并完善了景区厕所、道路、观光车、停车场、景区大门等旅游基础设施。

“前期,为了提高土地的持续性收入,景区内不但有观赏性花卉,还有药用花卉。”周玉财说,公司与青海大学合作在村庄羊毛沟片区选育了连翘、川芍药等多种药材,既能赏花还能出产药材增加村民收入,实现了一举多得。

截至2018年,上山庄花海景区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收入达到1100万元。景区为村庄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15个。依托花海景区的旅游收入,上山庄村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7600元,村子也于2019年脱贫。

2019年7月,上山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入选青海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从前默默无闻上山庄是山上庄,如今赫赫有名头回客成回头客”,村口大门上的对联,道出了该村的发展历程。

上山庄村是青海奋力开展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5年来,青海立足省情,开展精准攻坚,充分挖掘生态潜力,持续走绿色产业扶贫发展路子。2016年以来,青海将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新能源产业等高原绿色扶贫产业;组建961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民族地区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培育扶持345家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带动8.2万农牧民群众务工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208个,带动贫困人口1.58万户5.54万人增收。

(石 晶)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