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营收87亿,经营现金流量净增超四成,东方园林逐渐回暖

来源:东方网    2021-04-30 09:34
来源: 东方网
2021-04-30 09: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东方园林(002310.SZ)发布了2020年报。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7.26亿元,看似只比上年同期温和增长了7.28%,其实,这个增长来得非常不容易,意义重大,标志着这家昔日的“园林第一股”已经走过最危险的阶段,开始逐渐回暖。

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成三驾马车

去年春节前夕,一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打破人们正常的过节、复工、复产节奏,除了医药、防疫物资等少数领域,对于绝大多数行业来说,整个上半年都是灰色的。东方园林所处的生产、施工型产业所受影响更大,不仅因疫情迟迟难以复工,还饱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困扰。

去年第一季度,东方园林营收仅有4.41亿元,同比减少56.5%。但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该公司业务快速恢复,最终实现全年逆势增长。这除了要归功于全体员工共克时艰的努力,更与其独特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财报显示,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系东方园林三大业务版块,主要包含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业危废处置、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去年,东方园林持续围绕“生态做精、环保做强、循环经济做优”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核心主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生态治理技术与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保和循环经济已成东方园林的三驾马车,也是整个公司当前业绩的主要支撑。

2020年,东方园林生态建设业务实现营收44.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32%,工业废弃物循环再生业务实现营收37.00亿元,占比为42.41%,成长迅猛,排在第二位,固废处置业务实现了3.31亿元的营业收入,尽管暂时还未爆发,但前景备受业界看好。过去一年,东方园林已竣工验收的项目有16个,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总数为471个,总金额859.1亿元。

流动性危机基本解决

这份年报最大的看点非流动性警报解除莫属。

前几年,东方园林为了扩大规模掀起过一场激进扩张的浪潮,业务战线急剧拉长,并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以PPP模式上马了一大批项目。随着PPP市场遇冷,该公司资金链空前告急,2017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24亿元,次年急转直下,大降98%,只有5093万元,而当年底的短期银行借款与短期(超短期)融资券合计超过67.61亿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东方园林工程存货余额145.68亿元,存货减值风险很大。

2019年以来,化解流动性风险成了东方园林最严峻的课题,这在2020年终于见到了成效。通过优化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方向等措施,重点推进地方财力雄厚、支付能力有保障地区的业务,大举转向货款回收快捷的EPC模式,去年1-12月,东方园林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5.3%,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3.8%。在控股股东的支持下,东方园林信用稳步提升,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成本降低,财务费用保持稳定,新发放银行贷款成本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下降,2020年集团层面新增贷款约42亿元,融资成本基本在基准利率左右,在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的同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显著上升。

对于外界来说,最直观的表现是,2019年,出售固定资产与下属公司股权是东方园林的主题,在此期间,后者卖掉了办公楼、苏州市吴中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80%股权等。

到了2020年,东方园林虽然还在对部分融资困难的项目采取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行盘活,但已有余力主动出击,不仅加速推进以工业危废处置为主的环保业务,推进存量危废处置项目的技改和运转,而且牢牢抓住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以投资+新建的模式,涉足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汽车拆解等领域。继收购临汾市德兴军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业务后,东方园林今年初还开始新建江西高安汽车拆解厂。

这些迹象正是东方园林全面回暖的主要标志。

三年研发投入 剑指万亿级市场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对水环境治理、固废危废处置、资源循环利用均提出了战略要求,生态环保行业有望长期保持快速增长。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环保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5年上升至3万亿元。不过,要想掘金这一万亿级蛋糕并不容易,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也是技术最密集的环节。

作为水生态修复、工业危废处置领域的拓荒者与领导者,东方园林在生态修复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环保处置、服务领域全面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性地提出了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修复、水景观建设的“三位一体”生态综合治理理念,在技术储备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过去三年,研发投入累计数亿元。

2020年,东方园林形成研究院牵头、各子公司技术研发部门、工程技术中心、专业分院等实施的研发机构,并依托多位技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专家库,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携手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打造战略合作平台,在立足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乡村水务、固(危)废处理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领域研究力度,涉及河湖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智慧给水排水、特定种类危险废物检测、安全填埋工艺、危废预处理工艺、废酸处置工艺技术、污油泥及燃料油资源化利用等研究方向,在研课题多达71项,截至去年底,东方园林累计取得知识产权584项,其中专利492项、植物新品种权20项及软件著作权72项。

东方园林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已经悄然通过一系列高精尖的科技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谁能与这样的竞争对手争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