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厂口学校(下文简称厂口学校)位于五华区厂口乡老花铺村,是一所乡村中学。走进学校,夹道是油绿的香樟,跃入眼帘的除了红白相间的建筑、开阔的篮球场,还有不远处的青山和农田。相较于周遭的民居,厂口学校宛然一副“卓尔不群”的模样。同行的伙伴打趣道:“厂口学校是这一带是最‘豪华’的建筑。” 走进教学楼时恰逢课间,笔者随即被走廊里学生三三两两,或倚墙而立,或席地 而坐,端着平板读英语的情景吸引了。据了解,厂口学校的学生课间平板学习已是常态,为避免相互干扰,部分学生课间自发到走廊练习英语。笔者与几个学生短暂交流,谈话内容构成了这篇文章。(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练英语就像玩游戏”
看到万玲的时候,她正拿着英语课本,专注地看着平板界面。青涩的面庞和笃定的神情对照鲜明。为了减少环境的干扰,她习惯戴上耳机练习口语。万玲喜欢读英语带来的成就感,在她看来,读英语时候的自己“离电视里头那样的世界很近”。
平板对万玲而言是默契的口语搭档。“跟平板一起练英语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读完立马就能知道自己读得好不好,遇到不会读和读不准的单词,可以跟着平板读,就能学会了。而且同一个单词,可以学到美式和英式两种读法。”她一边说一边向笔者娴熟地展示平板里各种英语学习功能。
谈及练习英语口语的动力,万玲说提高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期待有一天可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好英语,以后就能跟外国人说话了”。
“我喜欢快节奏的课堂”
关云的梦想是长大后做宇航员,探索太空。“小时候在动画片里看到过宇航员,我也想去外太空,爸妈告诉我要成绩很好才行。”说起未来,关云腼腆地笑着,眼睛里跃动着亮光。喜欢数学的她说起话来有条不紊,逻辑井然。
提到平板学习,关云总是用到“效率”二字。“用了平板之后,课堂效率更高了。通过截屏做笔记的方式,节省了很多时间,我喜欢快节奏的课堂。”关云习惯在作业或是考试之后,在平板里定位自己的错题和薄弱点,并通过系统推送的个性化作业针对性地通过近似题和变式题练习巩固。“做题有时候挺浪费时间的,所以我习惯只做自己需要的,这样效率比较高。”
关云打开自己的学情报告,一边向笔者展示,一边兴奋地说道:“我喜欢看这个图,有时候觉得平板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强弱项分析得很清楚,这样我就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往哪个学科,哪个知识点努力。”
“平板陪伴我适应初中生活”
对于性格内敛的王丹来说,七年级的生活充满挑战。“除了要适应新环境,还要应对好多科目的学习。”回想起初拿到平板的场景,王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喜欢点来点去地研究,讨论自己发现的新功能”。围绕平板功能的探索,同学们频繁地交流互动,“在适应平板的过程中也适应了新的环境”。
王丹喜欢智慧课堂的互动,“一上课,老师就把我们的平板锁定了,时不时还会有抢答、随机选人这类的互动游戏,精神就比较集中,有种边学边玩的感觉。”对她更言,通过平板抢答比举手抢答要容易,“当着老师同学的面举手挺不好意思的”。
“有时候感觉平板像个好朋友,它陪伴我适应初中生活。”王丹喜欢语文,她习惯于通过平板里的学习资源来补充课外知识。“在平板里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内容,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王丹说着,用袖口轻轻擦了擦平板上的指印。
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平板学习,远不止是教育现代化的表征。一块平板带给乡村孩子的除了学习方式的迭代,学习资源的扩展,它还承载着乡村孩子对未来的希冀与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