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峰会,未来农业需要更多智能无人化设备

来源:东方网    2021-05-11 15:36
来源: 东方网
2021-05-11 15: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5月8日,2021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峰会开幕式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大报告厅举行。本次峰会以“数字赋能,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思维的融合应用与创新发展。来自全国7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84家企业的500余位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齐聚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研讨智慧农业发展,展望智慧农业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黄季焜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等出席会议并做报告。专题报告分为智慧农场、智慧养殖、智慧园艺、智慧农业等四个主题,共邀请到32位各领域学者进行报告。峰会还将举行新农科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研讨、智慧农业创业大赛总决赛、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展田观摩等活动。

智慧农业产学研联盟签约仪式也在会上顺利启动。智慧农业产学研联盟由华中农业大学倡议发起,以华中农业大学成立首个智慧农业专业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以智慧农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探索智慧农业服务新模式,树立智慧农业建设新标准。产学研多方融合,服务现代化农业,集合行业内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联盟致力于成为中国农业、智慧农业专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整合、集中联盟内外的智慧和资源,全面提升联盟成员的行业水平与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交流切磋的管道,建立相互补充与合作的平台,使之成为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的良性轨道。

大会报告环节,陈焕春院士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等教育改革”为主题,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科技主要成就与难题、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任务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和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倡导人才立国、科技强国和产业兴国。

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峰会关于智慧农业主题环节,极飞科技政府事务及战略发展总监王轩就智慧农业发展趋势表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农业发展到当下,农业问题不能仅靠掌握农业知识的人去解决,单纯的计算机技术或者工学知识也已经无法完成产品的开发,这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农业知识的人共同合作,完成产品的研发。

在被问及行业龙头企业应该如何调整以适应当前农业形势的变化时,王轩以极飞科技公司为例,介绍了公司从无人机公司转型为全面的农业科技公司的过程。王轩表示,极飞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满足人类未来100年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获得充足、丰富和安全的食物。公司目前主要发展六大产品线,除无人机外,公司还生产无人车、自驾仪、土壤和环境监测的各种物联网设备以及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和遥感无人机。“我们从种植者的角度出发,以平台视角通观生产全局,种种产品的研发都定位于未来农业的需要,希望做到让各种智慧无人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使设备亲民利民,力图解决当下,布局未来。”

据了解,本次会议是华中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获批智慧农业专业后,首次面向全国举办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峰会,组织召集全国相关领域人才共聚峰会盛宴。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首次探索成立了智慧农业和宏观农业研究院,是全国第一批设立智慧农业专业的学校,对智慧农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