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蕰藻浜行走,全程36.1公里,我们在活动里设计了通过不同交通方式行走,对体力、耐力、判断力、定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说这句话的,是宝山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龚昱,今天他在蕰藻浜与吴淞江、苏州河汇聚的起点取了一壶水,带到了蕰藻浜与长江、黄浦江汇聚的终点吴淞开埠纪念广场。和他一起顺着蕰藻浜行走的,还有大学教授、作家、企业家、青年代表……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观察出发,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实地踏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沿途感受蕰藻浜的故事经历了一天的行走,分享了各自的故事。
吴淞开埠纪念广场正对着三江汇聚的开阔江面,这里汇聚的三条河流正是宝山的母亲河“蕰藻浜”、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以三江汇流、奔腾出海为背景,在承载着“五个百年”的土地上,5月25日,宝山区四百多位现场党员、群众代表与周边多栋居民楼的市民共上了一堂名为“行走蕰藻浜、打卡科创湾”的宝山区“学党史、庆百年、迎七一”开放式实景党课。
“父亲引领着我做人的方向”
“父亲为上海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虽然我和父亲没有谋面,但是从小我就感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人品、父亲的信仰、父亲的追求,一直引领着我,给我做人的方向。”
这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胡继军在现场回忆他的父亲。1949年5月15日黎明,在激烈的月浦战斗中,年仅33岁的胡文杰团长壮烈牺牲,成为上海战役牺牲的7600多名指战员中职位最高的烈士。22天后,胡文杰的第二个儿子胡继军呱呱坠地,他与父亲擦肩而过。
就在蕰藻浜的两岸,承载着百年开埠、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百年教育、百年军事……诸多的百年记忆。从打响“解放上海第一枪”,到宝钢打下“改革开放第一桩”,从建立上海第一个城乡一体的改革试点区,到目前朝着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宏伟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宝山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巨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全程经过的九个打卡点,陆续经过南大公园、外环生态林周边、智慧湾、蕰藻浜1.4公里沿岸景观、交运智慧湾、金色炉台,半岛1919以及终点——吴淞开埠纪念广场。每个打卡点不仅印刻着宝山历史文化的发展,更充满了从蕰藻浜两岸从“工业锈带”向“科创秀带”的华丽转身。
“我选择的是梦想的方向”
“大四,拿到了offer,也可以留校读研,但个性不安分的我选择了一条和大多数人截然迥异的路,毅然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经历过山穷水尽的创业失败,所幸没有放弃,目前,公司营收增长率超过40%,申请知识产权保护6项……”
说这句话的,是90后研视信息科技CEO 潘岩。党课现场,十位宝山区80后、90后CEO“后浪”们放开畅谈,从企业起步的携梦想出发、遇到困难时的坚持、到从不放弃的奋进信念……打造科创主阵地,开出“科创”之花,需要越来越多的生力军,一大批80后、90后“后浪”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打开科创宝山的新空间。
在80、90后CEO们的身后,竖立着一座灯塔,象征着上海吴淞口导堤最外端矗立着的那座灯塔,百年来始终为往来船舶引航。党课活动的最后,宝山区委书记陈杰点亮了现场的灯塔,无论是战争年代为了人民解放而牺牲的烈士,还是建设发展年代艰苦创业的奋斗者,再到现在打造科创主阵地的全新定位,在党的领导下,宝山打造“人民城市”的初心不改,比学赶超的奋斗不变,也将在科创主阵地新定位下,扬帆起航。
“在步行到5、6公里,感觉最累、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龚昱说,“向着目标,和大家一起走到终点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是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