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于“大头儿子的真名叫头太元”的话题登上了热搜,甚至还有人说:“小头爸爸叫头澜,妈妈叫围裙,小姨叫花裙,爷爷叫老头爷爷,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虽然大头儿子一家人的真名还有待考证,但网友热烈的讨论无疑印证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大家的童年记忆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相信大部分人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都是直接唱出来的,尤其是80、90以及00年代出生的人,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一定不陌生。主人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对国民父子可谓是陪伴了三代人的成长,原版图书更是出版30年,深受大家喜爱。印象中的大头儿子有着小小的身躯和大大的脑袋,时而顽皮淘气,时而聪明伶俐,大大的脑袋里总是装着许许多多奇妙的点子;而小头爸爸则是高高的个子,小小的头,幽默风趣,聪明睿智,脑海中总有用不完的新奇想法和创意。这对父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趣事,给大家的童年带来了不少欢乐。
众所周知,经典文学即使经过历史潮流的变迁仍能脱颖而出,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经典作为一个历史化的过程,仍然需要不断被遴选、沉淀与检验。也正是因此,智慧熊文化与郑春华签署独家版权,针对目前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难题,首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两套图书进行全新解读,升级再版,由郑春华亲自选篇作序,为孩子和家长打造一套专属他们的家庭教育指南。
据悉,《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图书将于5月28日于全平台及新桥童书市集同步首发,同时,“凯叔讲故事App“也将同步上线独家音频。
听“围裙妈妈“讲述创作的那些事儿
提起“郑春华”,就不得不说到由她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非常小子马鸣加》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她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是中国幼儿文学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由其改编的同名动画片家喻户晓,陪伴了几代孩子成长,曾多次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小松树”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知名奖项。而她也被小读者们亲切的称呼为“围裙妈妈”。
谈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多年来一直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郑春华表示,其实一开始她也没有想到这两套图书会这么受小孩子和家长的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他们真实的生活,那时候他们家前面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她和丈夫会在下班后和周末带着孩子去草地一起玩耍、遛狗、散步,看着父子俩尽情地嬉戏,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她突然想起很多孩子抱怨爸爸陪自己的时间太少,因此,她决定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让孩子们在书中找到快乐,也让爸爸们读了有所思考,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小饼干和围裙妈妈》则是因为2003年女儿出生之后,她就当上了全职妈妈,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她写下了十几本女儿的成长日记,而这些日记都变成了新书的创作素材。因此,不论是大头儿子还是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小饼干,在他们身上都可以找到自己家人的影子。
这两套图书以亲情和爱为主题,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对于亲情和爱的追求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同时,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传达的是每个孩子心底对亲子时光的渴望,这份真实的情感是会打动每一个人的,因此,才得以成为中国幼儿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全新升级,从故事中读懂家庭教育
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两套图书目前在市面上存在诸多版本,那么这次智慧熊文化联手郑春华打造的全新版本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不止是故事书,更是一部家庭教育指南
正如前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一样,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朋友圈,关于学前启蒙、幼升小、小升初等问题的讨论铺天盖地。各行各业的精英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像秀才遇到兵,瞬间被打回原形,为了“抢跑“,不断给孩子加码增负。但实际上,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学,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性格的养成、情感的培养等全方位的教育。
全新升级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这两套书与以往的版本不同,首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进行整体内容的编排,郑春华亲笔作序、亲自选篇,囊括了“围裙妈妈”的暖心教育经,帮助父母一起为孩子共筑家风优良、暖心师道、健康教育的成长环境。
以《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为例,整套图书从六大亲子教育主题出发,感受亲子陪伴的点滴细节,体会童心父母的教养之道,做智慧父母:《小饼干的温暖一家》教导父母和孩子如何在游戏互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共创幸福家庭;《小饼干和暖心妈妈》让父母和孩子习得如何在亲子交流中,准确地表达爱,让孩子更懂爱;《小饼干和可爱伙伴》让父母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引导孩子,教孩子爱人和爱物;《小饼干和幽默爸爸》让爸爸意识到在家庭关系中要做勇敢的好爸爸,给孩子自信和安全感;《妈妈的阳光小饼干》告诉父母要做孩子的好伙伴,呵护孩子的童心和爱心;《小饼干的智慧妈妈》帮助妈妈在亲子相处中成为智慧的好妈妈,带孩子领略生活的奇妙和精彩。
二、图文并茂,版式灵活,给孩子超有趣的阅读体验
提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1995年热播的动画片中的形象,但实际上,大头儿子第一代人物形象是由著名儿童插画家沈苑苑设计的。
沈苑苑从1985年就开始为儿童图书创作插画,是首位给“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绘制插图的画家。她曾为几百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创作过插图,其中《贝加的樱桃班》获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小松树”奖,《蓝皮兔》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最佳插图奖。此次沈苑苑再次为两套丛书设计全新的人物形象,深度还原作者心中最真实的大头儿子一家人,画面鲜活生动,符合现代孩子的审美。
与此同时,图书还搭配了形式多样的彩色插图,400多幅精美彩图,再现家庭生活的场景,帮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在大脑里勾勒画面,加强理解和感受。
三、提倡亲子共读,设置家庭互动,促进家庭和谐
与以往不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这两套图书不仅是为孩子打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同样受益匪浅。孩子在感受温馨故事的同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想象力、创造力、自控力、专注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独立能力、共情能力,做更优秀的小孩;家长在伴读过程中,可以借鉴故事中的养育孩子的方法,学会亲密陪伴、高效沟通、尊重孩子个性、倾听孩子内心、鼓励赞美孩子,做更睿智的父母。
然而,进行亲子共读只是第一步,如果在过程中可以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将进一步升华孩子的阅读体验。考虑到这一点,智慧熊文化的编辑团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最终决定,不仅在每个故事结束时设置一个家庭互动栏目,每册书的最后还要设计本册主题栏目,留下专属的家庭记录和成长痕迹,由故事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融入教育启示,让孩子和家长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比如,在《和小头爸爸在一起》一册中,其中一个“亲子一刻“就是让爸爸和孩子给彼此写一封信,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对方;文后栏目则分别总结了通过这册书爸爸和孩子各自的收获,并记录下来对方教会自己了那些事情,想对对方说什么话。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亲子互动,爸爸可以更清楚孩子需要什么,如何进行高效的亲子陪伴,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孩子对陪伴和温暖的渴望可以得到满足,更加深刻的感受亲情带来的欢乐,并从爸爸的身上寻找榜样的力量,无形中让爸爸和孩子更加的了解彼此,家庭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名家推荐,优秀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不止是孩子和父母非常喜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和围裙妈妈》这两套图书,业内许多作家也对这两套书给予了高度好评和推荐,他们希望,这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被更多家庭看到,教会孩子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引导家长感悟教养的真谛,成长为智慧的父母。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这样评价道:“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体现了郑春华对温馨和谐家庭观念的艺术再现能力。父与女,女与母加上一只小猫咪咪勾勒出生活、生动与生机勃勃的日常生活,生活里面的浓郁诗意被淋漓尽致地再现,写作功夫悄然融入字里行间。这是精心打造的一套好书,平常琐事中发觉诗意,亲子共读能唤起强烈共鸣的优秀读本。
而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眼中,郑春华有一支彩笔和一颗善感的心灵,自然如意地从常见的素材中提炼出意趣横生的故事,从平淡的故事中翻出无限的波澜。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认为郑春华的作品始终密切地关注和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这次,她的“大故事家·郑春华经典儿童文学”丛书从教育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全新编排,不仅让暖心的家庭趣事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还发掘出了故事所蕴含的无比宝贵的教育价值。相信每一个小读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童年的快乐,每一个大读者都能够获得教养子女的启发。
最后,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郑春华有一段话想要送给“小“读者们:”亲爱的小朋友,首先祝你们儿童节快乐!在这个节日里,你们可以把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或者最悲伤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像"大头儿子"和"小饼干"的故事一样,你们或许就能真正体验到由生活中的一件普通事情变成一个好听好玩的文学作品,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想象和创作的过程,也许你们也会爱上写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