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科技成果加快落地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5个文件。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最后,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体系。

多措并举促科技成果加快落地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5-31 07:3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5-31 07: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5个文件。会议强调,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技术交易市场,加大金融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细化完善有利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评估政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纽带,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自2015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来,我国形成了从修订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该法与《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共同构建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宏观政策体系。另外,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549353项,成交金额2825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8%和26.13%。

欣喜之余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还不顺畅,存在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畅、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能力不足、人才匮乏以及多元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为此,下一步应该从政策、市场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链条上的“梗阻”。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的科技评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定好“尺子”,量好“长度”,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真正的科技成果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多数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科技成果不成熟、企业需求不精准、转化过程不连续、转化路径设计不科学、转化资源配置不到位等问题,此次中央深改委通过《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正当其时。

其次,破除制度障碍,进一步调整、完善、落实激励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政策间的协调、衔接,增强规定的可操作性、操作的一致性,使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要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建立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人社部不久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在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相关人员投身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事业中去,在执行过程中必须真落实、不走样,做到既推动“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又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人“搭便车”。

再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要提质提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快建设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好分布式中试熟化平台,大力培育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技术经理人。同时,要继续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良好法律环境,继续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以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

最后,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体系。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探索“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科技融资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的引导性投入力度,完善科技成果成熟机制。要形成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撑,推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组建科技创新投资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