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 中国平安绿色金融战略全面落地

来源:东方网    2021-06-07 14:50
来源: 东方网
2021-06-07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31日下午,随着最后一罐大坝混凝土落入16号坝段浇筑仓面,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大坝至此全线浇筑到顶,为今年7月前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在这项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背后,绿色金融扮演了重要角色,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中国平安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联合旗下产险、银行、证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白鹤”起飞,其中,平安银行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元资金,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库区民众迁移、安置地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等,平安产险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承保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保额达61.19亿元,承保份额70%,为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

作为“西电东送”的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是长江“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一环,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待全部投产发电后,其一天发电量就可满足5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但如此大规模的“世界顶尖”工程也意味着“投入大、难度大”,据悉,白鹤滩水电站总投资近1,800亿元,库区需迁移人口近10万人,大到整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小至片区每一户的安置发展,除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外,也少不了金融手段的助力。

2018年12月3日,为解决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建设急需资金和保证当地群众技能培训学习的正常开场,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银行投资15亿元短期融资券,助力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这是全国首单央企扶贫债;2019年10月12日,平安银行再次发放10亿元贷款,积极帮助库区移民工作,让周边群众不为离乡发展的问题发愁;2020年,平安银行又联席主承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扶贫超短期融资券,其中平安银行投资12.3亿元,继续支持工程建设;2021年3月25日,平安银行发行碳中和债券30亿元并直接投资15亿元,助力白鹤滩水电站“七一”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目标的实现,为国家“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

除此之外,平安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自2016年起,平安产险作为首席承保人,承保了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右岸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保额达61.19亿元,承保份额70%,为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提供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保障。为进一步做好白鹤滩工程的保险服务工作,从承保日起,平安产险便安排了专业团队常年驻点白鹤滩工程现场,为项目提供保险培训、风险查勘、日常巡查以及提供防灾防损物资等保险服务工作,为白鹤滩项目施工顺利保驾护航。另外,2019年,平安证券联席主承销国内首单绿色可交换债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规模达200亿,债券募集资金不低于70%用于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建设。

近期,中国平安提出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成立由董事长马明哲领衔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等制定和审议,并承诺在新的行动方针下,绿色投资规模每年增速不低于20%,绿色保险保费每年增速不低于70%,绿色信贷余额每年增速不低于20%。到2025年,中国平安力争实现投资+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的总体目标,并积极推动绿色投资和气候变化风险管理,积极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公司提供保费优惠,积极对绿色项目和公司提供贷款绿色通道或利率优惠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形式。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将持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科技赋能金融,以金融支持实体,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绿色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全面助力国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以及绿色经济转型。(安银)

关于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在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长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名列第7位,居全球多元保险企业第1位;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21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中国平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

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指引下,公司将创新科技聚焦于大金融资产、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为客户创造“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品牌体验。

温馨提示:本网站内容不构成买卖任何金融产品的要约或要约邀请,产品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理财非存款、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