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谱科技助力非遗数字化传承 传统非遗走出“新路”

来源:东方网    2021-06-10 10:59
来源: 东方网
2021-06-10 10: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12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范围内前后将举办数千场相关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云游非遗”成为承载和传播非遗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形式。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云游非遗”的展现视角和形式日益丰富多样,也让非遗保护和传承无界限。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影像生产技术提供商及应用方案提供商,影谱科技运用智能影像和数字孪生技术,对贵州苗族蜡染工艺进行直观展示,助力传统工艺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新科技视角下的非遗传承与发展模式。

不同于传统影像的简单记录,影谱科技对非遗文化产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包括产品外形、材质、特征、说明、内部形态等在内的多维度信息进行数字化解构,对应用场景进行多维可视化展示,对生产过程进行视觉化和数字化表达,让贵州苗族蜡染工艺展示突破物理界限。

  影谱科技对贵州苗族蜡染技艺进行可视化和数字化表达

换句话说,线下观众无需到现场就能与苗族蜡染进行一次“亲密接触”,从图案创作、浸染到脱蜡,仿佛亲手用蜡染工艺制作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蜡染笔记本,对何为“以刀为笔,以蜡为墨”有了深层次体验。

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项目展示和传承面临同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遗项目与当今社会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一定距离,传承方式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在人工智能、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加持下,非遗项目拉近与主流社会的距离,不仅自身文化价值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传统技艺的魅力也得到更大范围传播。

事实上,影谱科技从智能影像生产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在非遗传承发展的应用入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态、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非遗形式创新,以及智能影像生产技术的非遗立体传播等方面,能够让地域属性较强的非遗项目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迈进。

影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孕育的文化结晶,是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非遗是重大课题,对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有重大意义。影谱科技利用数字孪生、智能影像生产等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产品进行数字化研发、孪生、线上展示,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广阔空间内传播,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打通商业化渠道,贯通非物质文化商品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非遗发展活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