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企业校招需求回暖 薪酬水涨船高起薪平均涨幅9%

报告表明,2021年随着经济回暖,有应届生招聘计划的企业比例也相应增长,已经回升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77%的企业有校招计划。

2021年企业校招需求回暖 薪酬水涨船高起薪平均涨幅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6-17 08: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专业报告指2021年企业校招需求回暖 薪酬水涨船高起薪平均涨幅9%

专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中智咨询和中智预才网校园招聘平台16日发布的《2021年应届生求职就业与薪酬调研报告》显示,截至5月底,半数应届生已签约,近四成应届生正在积极求职,四成企业2021年校招需求增加,民企、高科技行业扩招明显;超半数企业2021年上调应届生起薪,平均涨幅为9%。

中智咨询和中智预才网校园招聘平台于2021年5月联合开展应届生调研,包含企业端和学生端调研结果,共搜集有效企业样本594份,毕业生样本531份,报告涵盖招聘和求职就业、应届生起薪整体趋势,以及各岗位类型、城市、行业、企业性质等细分维度的分析,旨在为校招企业和高校应届生提供最新数据参考。

报告表明,2021年随着经济回暖,有应届生招聘计划的企业比例也相应增长,已经回升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77%的企业有校招计划。整体来看,超四成企业2021届应届生的招聘人数增加,从不同性质企业来看,近半数民企校招人数增加,扩招企业比例高于国企和外资企业。企业目前招聘需求较大的产品研发/开发类、工程技术/工艺类等岗位,这些同样也是应届生求职意向排名靠前的岗位类型。

在高科技、制造业和互联网这类热门行业,招聘应届生的人数同比增加的企业数量均超过50%,表现出旺盛的人员需求。同时这三个行业也是应届生求职意向排名靠前的行业,应届生求职意向和企业招聘需求在行业分布上基本匹配。

截至目前,近六成企业有针对2022届高校生的秋招计划,与去年严峻的校招形式相比,秋招比例已逐渐恢复到往年水平。从秋招进展来看,近9%的企业已经启动秋招计划,大部分企业准备启动或还未启动。从行业角度看,高科技、汽车行业超七成企业有2022届校招计划,高科技企业秋招计划启动较早,17%的企业已经启动。

从招聘进展来看,截至目前,不足三成企业完成2021届校招计划,72%的企业仅完成部分招聘计划,其中37%的企业招聘完成度在60%以下,主要为外企和民企,互联网、汽车和房地产企业,仍在求职状态的应届生可多加关注此类企业发布的招聘职位。

调研显示,51%的企业2021年应届生起薪上涨,其中37%的企业整体上调应届生起薪,另外分别有6%的企业仅针对某类型学历应届生起薪做调整,或针对热门紧缺岗位起薪做调整。2021年,应届生起薪整体上调幅度平均为9%,部分企业甚至上调15%-20%。本科生实际月薪普遍低于期望,研究生在2万至3万高薪区间的实际薪酬和期望基本相符。

从企业的应届生起薪标准来看,与2020年的应届生起薪相比,2021年博士及以上学历的起薪水平与其他学历起薪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博士生的起薪平均近1.3万元,同比上涨8%,与硕士起薪的平均值差距超5000元。2021年硕士生平均起薪为7520元,本科生平均起薪为5809元,二者平均上涨约6%-7%,专科及以下学历应届生平均起薪同比上涨2%-3%。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开发、技术类的应届生起薪涨幅高于其他类型职位。2021年研发和技术类博士生起薪相比去年上涨20%左右,本科生上涨11%-15%,硕士生上涨5%-10%左右。

在疫情常态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加速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应届生数字化相关岗位需求有所增加,从具体需求来看,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挖掘是热门需求岗位。

数字化专业应届生的期望月薪高于平均值,数字化专业应届生期望薪酬区间在1.5万元以上占比达到25%,而应届生整体的平均水平为13%。从数字化专业应届生的实际薪资来看,其起薪水平相比普通岗位高出20%-50%。

此外,应届生求职首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人才吸引仍存挑战,城市间起薪差距扩大。报告建议,整体来看,非一线城市企业的应届生招聘需求高于一线城市,仍在求职状态的高校毕业生,可多关注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

报告提醒广大求职应届生,可以从沟通表达、专业技能、逻辑思维入手,注重求职能力的培养。争做复合型人才,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可以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还未签约的应届生,建议关注招聘需求旺盛的岗位、城市、行业和企业类型,注重自身专业能力和求职岗位的适配,可以适当放低求职期望,先就业再择业,珍惜应届生身份,以免形成延迟就业局面造成不必要的求职困扰。

(许婧)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