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成长股 机构筹谋调仓备战下半年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指出,展望202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压力有望缓解,剔除基数效应后,投资时钟仍处在过热期。对于目前景气度较高的半导体行业,粤开证券表示,半导体板块具备从产品迭代、品类扩张、客户突破三重因素叠加驱动。

看好成长股 机构筹谋调仓备战下半年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6-24 07: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6-24 0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各大指数年内涨跌幅(%)

春节至今,A股市场经历多次震荡,结构性行情特征凸显。2021年上半年已近尾声,随着机构中期策略会不断进行,其对于下半年投资路径展望也逐渐浮出水面。机构普遍认为,市场仍将处于震荡状态,但短期因素对市场影响有限。考虑到整体估值水平,高增长、高成长的板块将成为市场配置主线。从6月调研情况来看,不少增长较快的中小市值公司位居机构调研榜前列。

短期因素对市场影响有限

宏观市场层面,机构普遍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将迎来更为均衡、全面的复苏,带动相关行业企业盈利继续反弹。而从较长周期看,居民资产重配置、内外资流入提速、股市流动性结构优化等因素均有利于A股市场的长期走强。

海通证券策略团队指出,展望202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压力有望缓解,剔除基数效应后,投资时钟仍处在过热期。企业盈利依旧在扩张,本轮ROE(净资产收益率)高点或在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出现,市场有望在盛夏迎来较好窗口期。具体而言,以“茅指数”为代表的龙头优质公司仍是较好配置,而盈利增长较快、顺应政策方向的智能制造更有弹性。

兴业证券表示,总体而言,下半年国内外需求都将趋于稳定,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净出口贡献将放缓,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将回落。而随着美股市场下半年波动风险加大,或对包括A股和港股在内的市场形成短期扰动,但不会构成系统性风险。在该机构看来,上半年行情震荡可视为风格切换的信号,流动性难紧,成长风格归来,先进制造业、新消费等领域有价值的成长股以及科创“小巨人”有望跑赢大市。

资金层面,银河证券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快速上行,预示着居民存款搬家的动向,虽然4月至5月有所减缓,但全年来看这种趋势不改。居民部门对股市加杠杆,也预示着市场部分行业仍然会有较好的表现。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也在策略会上指出,市场不必过度担心利率、通胀等的短期波动。拉长时间周期看,这些都不会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A股中长期牛市的基石是不变的,这里的“基石”包括经济转型升级、优质公司ROE/ROIC(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回报率)上升、全球资金及境内居民增配A股等。

机构月内密集调研成长股

临近二季度末,机构调仓换股的动向也在近一个月的调研活动中显现端倪。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月内共有388家上市公司接受了来自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私募等机构的516次调研。被调研的上市公司行业仍以机械设备、化工、电子为主,被调研公司数量都在40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总市值在3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公司成为6月调研的重点。

具体来看,同花顺数据显示,在6月接受调研的388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在千亿元以上的共有19家,有3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在3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3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公司数量则达到333家,占比超过85%,其中有2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低于100亿元。永太科技、中颖电子、赛微电子等六家上市公司月内被调研次数均在四次以上,参与机构达到328家,但六家公司的总市值均不足200亿元。

陈果指出,二季度,部分曾大幅回撤的A股核心资产再度创出新高,同时也有不少行业龙头股,如保险、消费电子、水泥等板块龙头股却未见回升。这表明市场主线已经悄然转变,简单的“龙头躺赢”策略正逐步失效,与经济总量增速强相关的龙头公司不再享受高估值溢价。接下来的配置主线应围绕“快车道”,回归“长赛道+高景气”,能够做到高增长的板块会维持高估值水平。虽然其在外部扰动下,也可能会有回撤,但回撤后依然将是市场配置主线。

兴业证券也表示,目前来看,成长和价值的剧烈分化已经收敛,价值股的相对性价比降低。而过去数年“躺赢”的核心资产已不便宜,震荡盘整才能拥抱未来。下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基于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核心资产将面临震荡分化,交易拥挤也会导致短期波动风险。在其看来,以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未来核心资产”,具有相对性价比。

平安证券也预计,未来市场将保持震荡上行,建议布局成长板块。该机构认为,市场流动性存在一定约束,但下半年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持续利好有望继续带来风险偏好抬升,建议关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以及高景气产业链上更多企业投资机会的扩散。

对于目前景气度较高的半导体行业,粤开证券表示,半导体板块具备从产品迭代、品类扩张、客户突破三重因素叠加驱动。从行业周期角度看,代工/封测/IDM厂商在行业上行周期中具有较大的业绩弹性,但在产能利用率达到高位后业绩成长动能会放缓,超预期或主要源自于价格上行;而设备和材料则受益于行业资本开支上行带来的产能扩张周期。

(罗逸姝)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