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县:税惠赋能激发企业活力 将冷水鱼养成“热产业”

来源:东方网    2021-07-07 11:48
来源: 东方网
2021-07-07 11: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走进位于新疆温泉的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湖渔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地操作着机器,经过活鱼处理、烘干、包装一系列工艺流程,干鱼片、鱼子酱、鱼罐头等旅游休闲食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出口欧盟各国。

  税务人员为赛湖渔业讲解税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温泉县税务局充分发挥税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为企业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持续赋能将冷水鱼养成“热产业”。

“技术鱼”拓宽企业产品竞争力

上世纪90年代,赛湖渔业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赛里木湖天然渔场,大力发展以高白鲑为主的新疆特色冷水鱼产业。作为全国最早形成白鲑属鱼类规模化生产体系的企业,赛湖渔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过一系列“成长的烦恼”。

“以前企业发展高度依赖国外引进的鱼卵,存活率低,通过这几年不断加强技术攻关,高白鲑成活率从1%上升到70%,鱼卵人工受精率从40%上升到95%,鱼肉品质也全面提高。”在公司负责人马壮看来,技术研发是实现冷水鱼养殖产业化的关键所在,而研发投入的背后离不开减税降费政策的大力支持。

“税务部门专门派出‘税收专家顾问团’上门走访,宣传辅导我们足额享受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惠政策,今年1-6月公司累计享受税费减免近140万元,‘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利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深加工研发中去,推动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马壮说。

据马壮介绍,赛湖渔业将省下来的税费投入到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之中,目前已成功研发3大类10个品种休闲开袋即食食品,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有效拓宽了产品销售市场,带动了企业生产效益的大幅提升。

“休闲渔”推动渔旅产业热起来

“好山好水养好鱼”,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依山傍水适宜生态养殖,赛湖渔业大力发展渔旅产业,成立冷水鱼良种繁育中心,高白鲑、金鳟、虹鳟等多品种冷水鱼,以“高颜值”吸引着游客观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为促进周边乡村旅游发展,赛湖渔业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开展冷水鱼养殖,温泉县税务局推出“定制服务”,针对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涉税事宜精准辅导,帮助养殖户办理各类涉税业务,以精准细致的服务促进生态养殖、民宿餐饮、乡村旅游发展。

养殖户王敬东看准了兴起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商机,2019年10月如愿开办了一家百泉农家乐,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各品种的冷水鱼、品尝鲜美的全鱼宴,还能享受垂钓乐趣,每到旅游旺季,王敬东的农家乐都会分外热闹。

“农家乐开办期间,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面对面帮我们调试电子发票操作软件,手把手教我们开票操作,让我们在办税的事情上不费心。”王敬东说,接下来,他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把鱼塘升级成生态化、园艺化的景观塘,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增收鱼”助力百姓生活更红火

“企业发展的底气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暖心助力服务。”马壮感慨道:“一有新的税收政策实施,税务部门总是会第一时间送政策上门,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解答遇到的税收政策难题,让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地走好发展之路。”

如今,赛湖渔业已形成了高白鲑孵化鱼苗、放流捕捞、加工、餐饮等完整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产生收益,2020年冷水鱼产量达到370吨,产值近4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十余户村民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谈及未来的发展,马壮信心满满地说:“借助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打算开发鱼文化系列项目,研发出更多的产品,打响国际品牌,在企业壮大的同时,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好渔旅产业,共同走上小康路,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

温泉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卫霞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税收服务,加大各项税惠政策宣传落实力度,为温泉县冷水鱼产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税务力量。”供稿丨邓艳林 肯巴特 吴仪 丁欣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