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父亲杨受成熏陶,杨政龙让慈善接力,薪火相传

来源:东方网    2021-07-14 10:54
来源: 东方网
2021-07-14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英皇主席杨受成多年来一直秉持一颗赤子之心,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他始终坚持“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来回馈和感恩社会。他在商业打拼多年,不仅带领英皇集团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更是专注于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人文关怀价值。

杨受成的慈善之路始于1976年1月23日,他在香港创立了南九龙狮子会,并投身香港及内地各类型的慈善活动。1997年,他又成立英皇慈善基金,致力让成绩优秀的学子得到奖励、清贫失学的学子得到复学。2008年,杨受成再以个人名义成立杨受成慈善基金,主力推动长者善终服务的发展,同时也包括资助兴建多家长者服务中心。多年来杨受成一直以身作则,大力行善,他的善心和善举温暖了很多人,也成为许多人追随的榜样。

在这位慈善先锋的言传身教影响下,杨受成的儿子——英皇集团执行董事杨政龙也积极参与到关注社会基层百姓和青年的活动中来。杨受成表示:“由小儿子杨政龙负责带动青年人,与我们一起参与社会服务,让慈善接力,薪火相传,引领两地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慈善事业的关注。”

杨政龙亦不负父亲所望,于去年与新家园协会共同推出“共·融舍”房屋共享计划,为有迫切住屋需要或正轮候公屋三年以上的基层人士,提供过渡性居所。原计划的租用期为一年,但鉴于入住的基层家庭在住房和经济压力负担上依旧沉重,而高陞大楼的重建时间可配合调整租期,因此将房屋共享计划延长到2022年4月,以进一步协助住户过渡艰难时期。

“共·融舍”的重点概念不只是纯粹提供一个短期过渡性居所给有需要的人士,也希望通过筹办不同的小区交流和义工活动,改善基层家庭的生活质量,助其融入社会。近期,杨政龙联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宋来先生、民政事务局副局长陈积志先生、新家园协会总干事黄颂先生以及香港青年联会主席楼家强先生出席了“共·融舍—与青年对话”活动。席间几位嘉宾与三位年龄介于16-21岁正就读中三、中四和大专院校的青年住户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了解他们在升学和就业上的现况、个人兴趣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给予贴合社会及行业的实际建议和支持。

杨政龙表示:“一直以来,我通过香港青年联会、百川汇慈善基金等青年团体、集团业务资源和自身人脉,积极筹划并组织安排不同的机构探访,并提供实习机会,包括带领青年学生参观集团旗下不同业务,如英皇戏院、传媒、酒店、地产项目等,还有一些他们比较少机会接触的行业如保利拍卖行、城区重建项目等等,希望他们能扩阔眼界,了解不同行业运作模式。”此外,杨政龙还向在场的青年学生提供旗下业务的暑期工或兼职实习机会,希望让他们体验职场实况,加深对就业市场、职场文化及其发展机会的了解,藉此累积工作经验,协助他们确立未来工作方向。

在“共·融舍—与青年对话”活动中,联办青年工作部副部长宋来先生表示很高兴来到“共·融舍”看到商界与慈善团体携手合作推进青年工作,同时鼓励更多同类型的房屋共享计划的自发项目推出。在了解到有青年学生提及考虑去大湾区升学,并寻求就业机会,他表示:“青年是香港社会的未来,大湾区处处是机遇,青年应以‘依托香港、服务国家、面向世界’为理念,利用多方面渠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位青年学生亦谈及对未来生涯、就业的规划和疑虑,宋部长寄语在座各位青年,迎难而上,不要受条件所限,要相信拥有知识便能改变命运。

新家园协会为负责营运“共·融舍”的主办方之一,该协会总干事黄颂先生在对谈中表示:“新家园协会是香港可提供跨境服务的非牟利机构之一,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项目与政府、团体和企业多方面合作,将资源分流到基层或其他有需要帮助的社群,为他们解决问题及创造机会。这次‘与青年对话’活动是一个好例子,我们作为平台将内地如大湾区相关的青年发展项目介绍予有需要的学生,也将青年的需求反馈回社会各界。希望往后参与并筹办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

三位青年学生不约而同表示这次活动实是获益良多,也谈到对居住在“共·融舍”的感受及成效。为表谢意,“共·融舍”一班小朋友们在社工带领下亲手制作心意卡,并由黄颂总干事和三位青年代表送赠予杨政龙先生,衷心感谢英皇国际的善举,让需要的人士得到住房支持,以解燃眉之急。

在杨受成引导和带动下,杨政龙及整个英皇集团上下都秉承着积极行善的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始终热衷慈善事业。正因为行善积德是他的人生信念,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公益楷模,从而带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声出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