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制造业转型 助推智慧交通升级

来源:东方网    2021-08-03 11:47
来源: 东方网
2021-08-03 11: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一行来到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了解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情况。比亚迪携手中国联通,一同展示联合打造的5G创新工厂、5G无人驾驶云巴等多项5G应用融合创新成果。

5G+创新工厂-物流效率提升15%,上岗周期缩短20%,车标错漏贴率降为0

走进比亚迪2007年建成投产的总装工厂,我们看到了一副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工厂场景:大屏幕上“一屏感知”总装产量、车辆出入库、能耗物料等关键指标,AGV小车在固定路线上将保险杠运输到特定机床,员工佩戴AR头盔指导生产,生产质量数据精准传输……

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比亚迪与中国联通联手打造5G创新工厂的成果。中国联通专门为比亚迪构建一张高质量的行业虚拟专网,下沉5G MEC云平台,落地13种5G融合创新应用。

5G+“剪辫子”应用:传统工厂内网以Wifi、老旧五类线、光纤为主,布线复杂,部署和调整周期长。通过5G网络改造,实现整个园区一张网承载,生产线上的设备全面“剪辫子”,效率大幅提升。

5G+AGV应用:传统工厂通过牵引车输送保险杠,WIFI易受干扰、长距离行驶易断连。引入5G智能AGV小车后,实现稳定高效的将保险杠转运至安装工位,物流效率提升15%。

5G+AR应用:工厂多车型混线生产,每种车型液体加注位置不一,员工操作不熟练会影响整车生产节拍。利用5G+AR技术对加注工序环节进行工艺指导,员工通过佩戴5G AR头盔,在3D装配工艺模型的指导下操作,员工上岗周期缩短20%。

5G+AI车尾标识别:利用5G+AI智能分析平台帮助识别车尾标贴,提升车尾标贴正确率。如果一旦出现异常,平台会便有语音提醒并进行后台记录及追溯,将车标错漏贴的问题发生率从原来每月2-3辆降为0。

5G+无人驾驶云巴-车车安全间距由150米降至10米,综合运营成本降低30%。

随后的调研中,肖亚庆一行乘坐了比亚迪最新上线的5G无人驾驶“云巴”。

“云巴”是包含有轨电车、总装站台、供电系统的无人驾驶智能交通体系,其对通信保障要求极高,带宽、网络时延与发车频率、车车安全间距等关键指标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云巴”的运力。

比亚迪与中国联通创新打造5G行业虚拟专网,基于端到端硬切片技术方案,全面升级列控系统,保障安全、高效运营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运力进一步提升。对比企业4G专网,下行峰值速率由50Mbps提升到1Gbps,通信时延由30ms压缩到10ms以内,网络建设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2周,网络建设成本降低5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30%,车车安全间距由150米降至10米。

比亚迪和中国联通将继续坚持融合创新,深入推进5G+行业应用,打造世界一流的5G灯塔项目,奋力谱写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