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条重磅举措 北京加快完善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自疫情以来,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融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对于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董希淼建议还要进一步对小微企业进行分层分类,进而实现精细化经营、精准滴灌。

25条重磅举措 北京加快完善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8-06 07: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自疫情以来,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融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作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自疫情以来,央行积极推动金融赋能小微企业,在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伴随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落地,专家表示,央行通过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在多维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条举措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如何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本次方案通过加强政策协同,完善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质效,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等四个方向;完善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考核机制,督导辖内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督导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北京市分行2021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30%,持续完善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融资功能等25条细则,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表示,尽管传统上,由于小微企业存在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经营周期相对较短、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及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抵押物,且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等因素的持续作用,小微企业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必要的融资。“从此次方案来看,具体措施均是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堵点进行了突破,银政企对接长效机制、完善信息平台等,有助于银行在信用贷款、抵押品贷款方面的创新,为‘专精特新’等优质的小微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快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多部门合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本次方案要求,要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通过完善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考核机制、完善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在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多措并举助力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认为,央行加快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此举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构建了更为稳定、可信的沟通桥梁,在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创造了更多便利性。孙扬表示,从结果导向来看,方案提出的金融措施力度大、可操作性强,有助于科技型、文化型小微企业汇聚到北京发展,也有助于北京小微企业生态的繁荣。

周茂华认为,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国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创新能力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克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上,监管部门通过‘几家抬’、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等方式,在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积累了相关经验。而北京小微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方面的集成创新,更有望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经验。对于全国范围内构建小微民营企业更为友好的金融营商环境有着长远意义。”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方案要求,要通过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创业担保贷款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和政府采购合同确权融资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积极推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等方式,提升辖内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能力与动力,进一步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撬动作用,精准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科技对金融业务的深度影响,技术创新已不再局限于技术本身,而是广泛应用于业务实践中。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科技创新,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董希淼建议还要进一步对小微企业进行分层分类,进而实现精细化经营、精准滴灌。不过在金融科技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过程中,他提醒要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防范高“共债”风险。

(韩婕)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