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赤必发布气象服务解决方案 前中后期全面助力赛车运动

来源:东方网    2021-08-10 13:42
来源: 东方网
2021-08-10 13: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商业气象服务引领者墨迹赤必正式了发布针对体育、零售、健康、交通和农业五大行业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得益于这个夏天欧洲杯、奥运会带来的热度,体育行业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又是最受关注的。

据悉,此次墨迹赤必为体育行业推出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中,囊括了跑步、赛车、高尔夫、冰雪、户外登山等细分领域。尽管欧洲杯、奥运会都已结束,但作为世界第三大赛事——F1还在继续进行着。而为赛车运动提供全流程、多场景的气象服务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墨迹赤必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

F1曾诞生经典雨战 力盛赛车与墨迹赤必达成合作

众所周知,在赛车领域,气象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表明,各种气象要素都可能影响赛车比赛的场地、过程甚至引发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此外,赛车比赛对场地温度、湿度、风向、是否降雨降雪等天气因素要求都很高,因此提升预报精确度成为赛车重要的技术保障环节。

据悉,在历史赛道气象模型、移动探测雷达等的帮助下,F1在每站比赛前都会为各车队提供精细化的天气数据,辅助车队制定进站、换胎策略,成为职业赛事与气象科技融合的标杆。遇到雨天,各车队工程师会为车手传达精准的天气细节:例如降雨何时到来、何时离开、雨量等。

例如2006年F1中国大奖赛上,“车王”舒马赫便为中国车迷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雨战。他从比赛中程发力,在“上赛道”一号弯对刚出站的费斯切拉发起强势进攻,随后一举超越阿隆索,赢得职业生涯第91个分站冠军。可以说,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赛车界,已经改变了体育赛事“看天行事”的命运。

事实上,在国际赛事体系中,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跟奥运会、世界杯并称为三大体育赛事,在国际上是非常成熟的职业联赛,而FIA国际汽车联合会对于赛车赛事的运营执行,也早已有了完整规范的标准,其中就包括对于气象变化的应急预案。

而赛车运动真正进入中国的时间非常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领先的赛车运营公司——力盛赛车与墨迹赤必就赛车天气服务技术领域达成合作,双方将携手为中国赛车呈现出更高质量的比赛。

墨迹赤必助力CTCC 为赛事提供全面保障

据了解,凭借着在“气象+赛事”领域的丰富经验,墨迹赤必已经为力盛赛车旗下的金牌赛事CTCC提供了定制化的气象解决方案。在5月份的CTCC 2021赛季揭幕战中,墨迹赤必向赛事提供了包括温度、降水、风速、风力、云量、赛道温度、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在内的气象实况及未来30分钟内的气象预报,帮助参赛车队更有效地掌握不断变化的天气情况。

墨迹赤必还充分利用其在气象数据方面的优势,借助温差和天气模型提供最精准的实时和预测天气状况,确保车队能够提前化解因天气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墨迹赤必运用专业气象技术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力盛赛车将很好的为技术应用提供到比赛场景,双方在赛车气象服务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和探索无疑是一次双赢。

据悉,在后续的比赛当中,墨迹赤必气象团队将会持续提供赛事前、中、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如赛前预报、气象灾害推送、参赛者及观赛人群的信息提示;赛中风向、湿度、地面温度、气象云图等精准预报;赛后的复盘和恶劣天气下协助进行人群疏散等。除此之外,还能丰富比赛转播时的信息内容,提升比赛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赛事筹办方和参赛选手之外,观赛群众也在墨迹赤必服务的范畴当中。双方合作后,将通过官网、微博等向公众发布赛事气象服务信息,辅助群众合理安排观赛出行计划。而在必要情况下,墨迹赤必还可按主办方需求提供重大赛事现场气象支持服务,安排行业专家驻场服务。研判解读最新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等信息,提出应对建议,避免糟糕情况的发生。

据上海力盛赛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夏子介绍:“在力盛赛车的业务体系中,除了赛事还有场馆的运营。目前力盛赛车在国内拥有多家入门级的卡丁车娱乐场馆、休闲娱乐级别的品牌车型体验中心、以及多条能够举办国际国内顶尖赛事的专业赛道。”可以预见,双方将针对赛车场地的常态化气象服务进行联合开发,让爱好者从线上聚集到线下场景,让赛车运动更安全,从而实现更多人加入汽车运动的目标。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通知,内文提到:“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户外、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体育赛事安全保障的优先级在不断前移。我们也期待着,越来越多墨迹赤必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加入到体育产业的建设当中来,从而早日实现“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的目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