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践行健康生活理念,助力提升城市环境

来源:东方网    2021-08-12 15:38
来源: 东方网
2021-08-12 15: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助力西安市生态环保建设,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以及2030健康中国规划,围绕十四运“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主题,营造“走出家门,走向户外”的健康生活氛围,同时为助力室外环境热舒适贡献青春力量。7月22日至2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关于西安市城墙外等公共空间夏季室外热舒适和运动情况调研”2021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5人前往西安市城墙环城公园开展为期六天的的暑期社会实践。

提前计划商讨,制定实践方向

为更有效的进行实践,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查找并深度阅读相关典籍、文献,聚焦室外热舒适研究的科研一线,与老师的多次商讨后,最终确定以分别监测西安城墙南、东、西城墙外环城公园三个测点的气象参数,确立以建立夏季西安城墙外环城公园气象参数数据库为主,通过向公园内活动人群发放热舒适主观问卷,建立起与气象参数密切相关的主观问卷数据库为次的实践方向。

此外,考虑到环城公园的活动人群主体为老年人,计划设计针对老年人做特殊调研,以使环城公园更好的为周边的老人服务。在未来的实践和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将继续扩大调研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公园环境舒适度,建设更加“以人为本”的室外活动环境,使更多人愿意“走出来”,助力西安市生态环保建设。

图为实践团调试仪器

设置无遮挡实践测点,定性分析城墙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

在实地测量过程中,实践队员分别在南、东、西墙确定能够代表本区域热环境的没有遮挡的测点,并测量该测点的干球温度、相对湿度、背景风速、黑球温度。数据显示,由于南墙被太阳直射的最为严重,且南墙外环城公园的乔木数量、凉亭数量、长廊整体数量相较于东、西墙环城公园最少,故南墙外环城公园是最不利的热环境。同时,实践队员通过向该区域人员发放线下主观问卷,综合得出南墙的热不舒适最为严重,甚至已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正常活动。

图为实践团设置测点

设置有遮挡测点,定量研究不同遮挡物对热环境的改善作用

实践团成员在人员密度比较大的时间段内,分别在南墙区域的露天建筑物、凉亭、高大的乔木下、长廊等地布置测点,测量其干球温度、相对湿度、背景风速、黑球温度。通过对比UTCI,并向该区域人员发放主观问卷,定量研究凉亭、高大的乔木、长廊对人员热舒适的改善作用。实践团成员并通过向该区域人员发放线下主观问卷,了解他们的热舒适情况,提出提升舒适度的方法和建议。同时,收集行人关于西安城墙南墙外的热舒适度规划、圆林、旅游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民众的需求,进一步响应“以人为本”的健康生活号召。

图为实践团调研

数据整理,建立相关数据库

根据黑球温度计、HOBO与RR-002、无线万象风速仪仪器,监测到的气象参数数据和问卷调查相关数据,计算出PET指标、UTCI指标,通过对比本地人和非本地人的热指标差异,分析本地人的热历史对热舒适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中的情绪数据和TCV的关系分析人员情绪对热舒适的影响;最终通过数据驱动的黑箱模型的方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起气象参数数据库与主观问卷数据库的联系,并比较分析不同机器学习方法的准确率。

  图为7月22日黑球温度对比图

实践团协作配合,顺利结束第一站调研活动

在本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通过实地调研,线上问卷与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了解到室外环境营造与能源节约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并结合数据分析、人员类型、活动区域特征和文化保护区规划的要求,提出改善西安城墙热环境的不利区域的措施。为建设美好西安,营造健康和谐的室外活动环境贡献青春力量,推动“全民全运”的热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