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新材料与新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顺利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评价

来源:东方网    2021-08-17 09:45
来源: 东方网
2021-08-17 09: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8月15日,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智能建造新材料与新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北京好运达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智能建造新材料与新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获得国际领先的评价结论。

近年来,好运达公司基于自身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和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先后成功打造了双块式轨枕智能工厂、预应力轨枕智能工厂、小型预制构件智能工厂、装配式建筑智能工厂等一系列智能建造核心项目,获得了700余项智能建造新材料与新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技术专利。为使新开发项目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发展,尽早服务于我国基建领域智能化升级的需求。好运达公司对智能建造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及模具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工厂与基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科研投入与潜心研发,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攻克种种技术难关,使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南沿江城际铁路与黄黄高铁等建设工程中,为我国基建工程的智能化与材料升级奠定了坚实根基。

评价会上,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副主席张景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志民,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西南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原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朱本珍,中国电科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巍等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了严格、认真评审。

专家们一致认为,智能建造新材料与新智能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以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数字孪生智能化技术等关键性技术为突破点,解决了基建领域生产过程中混凝土产品及模具强度低、耐腐蚀性差、寿命短,生产施工故障风险高、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挑战性难题,多项新材料、新智能的科研成果在智能工厂中落地实践,并取得良好反响,为我国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推动了传统基建向智能建造的转型升级。该成果研发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强、创新程度高,在同类技术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