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助力肉牛产业结硕果

来源:东方网    2021-08-23 16:51
来源: 东方网
2021-08-23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优质肉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组织,全国24个中央和地方科研院校共同参与实施,突破肉牛产业急需应用技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建立了繁殖母牛低成本规范化繁育养殖、优质肉牛标准化高效育肥养殖、优质肉牛家庭牧场养殖、优质肉牛草畜一体化养殖和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绿色生产等五种肉牛产业化养殖模式,并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与示范,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专注于优质肉牛养殖产业的项目。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牛羊生产的要求,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其中十二条重点任务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扩大基础母畜产能、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挖掘南方省区牛羊肉增产潜力、加快提升牛羊产业化水平等五条与本项目技术模式密切相关。五种模式涵盖了我国肉牛传统优势产区和新兴潜力发展区域的主要肉牛养殖方式,对于支撑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特别是母畜扩繁具有重要的意义。肉牛家庭牧场养殖等模式的建立,可使农民在不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实现年收入10-15万元以上,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区域脱贫攻坚后的乡村产业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项目紧密贴合项目应用示范为主的性质,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注重考察项目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突出用户和第三方评价,打破传统科研项目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为主的考核方式,确保技术应用有实效,养殖增效益。项目组克服实施时间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研究突破产业急需的应用技术,集成示范建立了繁殖母牛低成本规范化繁育养殖、优质肉牛标准化高效育肥养殖、优质肉牛家庭牧场养殖、优质肉牛草畜一体化养殖和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绿色生产等五种肉牛产业化养殖模式,并在全国各个开展了广泛的应用与示范。

项目实施大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报道“大国粮仓牛羊繁盛”,用近一分钟的时长,对项目湖北开发模式进行了推介,成为我国畜禽地方品种“以用代保”的开发利用典型。肉牛家庭牧场养殖模式在山东省阳信县水涝坡镇吴家坊村润泽合作社落地,项目为其配备了研发的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和铲车等,使其养殖规模从不足50头发展到近200头,同时带动本村发展肉牛家庭牧场养殖20余户。在湖南省永顺县高坪乡三角岩村,与湖南省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合推动肉牛家庭牧场养殖,发展肉牛养殖意向家庭牧场20余个,存栏规模超过400头。

项目实施三年多来,研发新饲料产品15个,筛选优化、改进设备6台套,研发家庭用全混合日粮生产设备2种,建立饲养等新工艺8个,制定技术规程10个,培训一线肉牛技术人员1000余人,示范应用肉牛16多万头,在国内近二十个省(市、区)应用辐射肉牛养殖110多万头。通过“两减一降一增”等高效养殖技术的应用,减少药物使用60%以上,粪污等废弃物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60%和90%以上,降低养殖饲料成本10%以上,肉牛头均养殖效益增加500元以上,实现了节本增效、低碳减排、绿色生产,累计经济效益超过一百亿元,为优质肉牛高效安全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