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醉派对”——开启无醇精酿啤酒的朋克养生时代

来源:东方网    2021-08-30 16:50
来源: 东方网
2021-08-30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14亿人喝了都会爱的无醇精酿啤酒,你喝过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全民进入小康社会,中国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意识增强,人民在不断追求生活品质和品味消费的过程中,也带来啤酒市场从价格取胜的“工业啤酒”到品质口味为王的“精酿啤酒”的需求改变。自2008年国民精酿意识觉醒,工业啤酒销量逐渐下降,随之上升的是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迎来春天,市场规模上升到128.37亿元,同比上涨13.1%,并且保持40%的复合增长率。

image.png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两年来精酿啤酒已成为时代消费新风口。

国民的需求总是跟着时代的洪流前行,结合当下“高酒精”酒类带来致癌风险等饮食健康问题,健康饮食已是当下时代的大趋势,由此可见,如果说精酿啤酒是啤酒行业的风口,那“无醇精酿啤酒”将是精酿啤酒的新风口。

屏幕快照 2021-08-30 下午3.29.33.png

无醇精酿啤酒为什么会成为精酿啤酒市场,乃至整个啤酒市场的风口呢?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

1、时代大势所趋——品牌专家曾预测三无产品将定义潮流

【第一无:无糖饮料 】因为含糖饮料导致的肥胖症、皮肤病、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所以近年来从饮料巨头推出的百事无糖可乐、零度可口可乐,到元气森林气泡水,都掀起了一次次小高潮。如今的年轻人,已逐渐意识到降糖对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无:无因咖啡】咖啡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成瘾性、刺激胃肠道黏膜、疼痛等危害,过量喝咖啡会诱发心脏病、导致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所以对于喜欢咖啡风味的人群来说,无因咖啡是非常好的替代选择。

【第三无:无醇啤酒】常饮高度数啤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啤酒肚、肥胖、痛风、癌症、铅中毒等等,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宣布酒精是1类致癌物。酒精度几乎为0的无醇啤酒的出现能在避免这些危害的同时,保持喝酒的快乐。

2、市场机遇初露——巨头纷纷涌入无醇赛道

自各大巨头觉察到了消费者的转变,嗅到了商机的味道,青岛、燕京、雪花、朝日、中欧班列、奥丁格等国内外品牌纷纷推出无醇系列。近日,百威啤酒在俄罗斯开设了一家无醇啤酒酒吧,喜力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无醇IPA,这款啤酒的酒精度低于0.5度,热量也只有80卡。此外今年八月份嘉士伯在中国也推出了首款无醇啤酒,嘉士伯集团2019年年报显示,无醇啤酒酒类销售总额增长了7%,即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第三季度无醇啤酒的销量同期增长了29%。因为适度饮酒和健康的趋势,又有专家预测到2024年整个无醇品类的增长也会达到5.9%以上。

3、新时代消费场景的社交需求升级

啤酒自身属于强社交产品,但随着新消费时代不断内观,以新中产阶层为主力的新一代消费者在疫情常态化时期愈发注重个体生活方式的场景氛围。以及大部分年轻人爱作死又怕死的心理,他们愿意选择口味样式丰富又不会对身体产生健康威胁的“无醇精酿啤酒”作为社交饮料。

所以无论从产品特性、大众接受度还是社交属性等方面来说,无醇精酿啤酒会成为当下最受追捧的酒类产品。

image.png

在市场的趋势与潮流下,一种“朋克养生·无醇精酿啤酒”【无醉派对】顺势而生,开创了一款健康无负担且具有强社交属性的无醇精酿啤酒,从健康、口味、社交度三个方面满足大家对于健康啤酒的需求。

「健康无负担」

0糖、0脂、0添加,低热量与低嘌呤,酒精度≤0.5%Vol,是一款不会醉的精酿啤酒。一瓶啤酒的热量仅相当于二分之一个苹果,且每升啤酒中富含10亿有益菌,喝无醉派对不仅能健康塑身,还能改善肠道。

「口感顺畅,色泽馥澄」

“无醉派对”专注多种口味无醇精酿啤酒,不仅超越精酿啤酒的口味和泡沫感,还创意添加百香果、草莓、菠萝、樱桃等多种鲜果口感,更具不同回甘风味,与传统工业啤酒分为两级世界。不计成本的开发,独创酵母专利,只采用麦芽发酵,不参杂大米、淀粉、糖浆等添加材料还原精酿鲜啤的鲜榨口感、泡沫感。

「朋克养生,好喝不醉」

“无醉派对”为熬夜补人参,喝酒放枸杞,炸鸡配红茶,蹦迪穿护膝的20-35岁有酒胆没酒量的年轻人提供养生型无醇精酿啤酒。并与全国最大剧本杀剧本交易平台“小黑探”进行合作,将无醇精酿啤酒与剧本杀完美融合,打造全国第一个健康不醉的喝酒本。无醉派对主张叛逆无醉、快乐无醉、熬夜无醉、爱玩无醉、吃货无醉、裸辞无醉、相爱无醉、社恐无醉。

“无醉派对”于九月与大家见面,将在线上进行限量发售,线下网红餐饮店也能看见无醉派对的身影。无醉派对期待与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健康饮酒生活方式革命,让饮酒作乐不再负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