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安排部署,全市上下精锐尽处、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力绘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美好画卷,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原绿洲城市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坚持高水平谋划,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贯彻落实措施》,对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农村牧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乡村振兴指挥部,统筹协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认真贯彻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持续建强基层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育才引才力度,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坚持把贫困农村、偏远牧区作为作为主战场,延续脱贫攻坚指挥部高效统筹指挥调度体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派22名第一书记和44名驻村工作队员充实乡村振兴一线,切实强化“一线指挥部”力量,积极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帮扶脱贫、综治维稳、生态保护等工作建言献策、谋划发展。
二、守住防返贫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制定《德令哈市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回头看”工作方案》,围绕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主要指标,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等“三类对象”开展动态监测。截至目前,共监测识别脱贫不稳定户2户7人,均组织就业部门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持续落实产业扶贫贷款、“530”小额信贷、扶贫互助资金等政策,解决农牧业合作社、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累计授信小额信贷17笔83万元。大力实施“兴产提质”行动,指导全市42个行政村以企业、合作社、特色产业等形式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争取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400万元,接续打造金原花卉基地、青稞种植基地、枸杞观光产业园、白水河村水电站等一批村级实体经济项目。
三、聚焦强产业举措,提升乡村发展动力。科学编制《德令哈市“十四五”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规划》《德令哈市“十四五”时期特色农牧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研究》《德令哈市“十四五”乡村振兴问题研究》,提出一批农业农村领域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措施。主动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探索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招商机制,加快推动藏红花、枸杞、火焰参等特色产业链精准化招商,全力推进牦牛、枸杞、藜麦、火焰参为主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紧抓全省打造“世界牦牛之都、藏羊之府”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德令哈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争取“十四五”援青资金7000万元,实施牦牛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将玉树生态繁育牦牛引入德令哈进行高效养殖,努力创建“绿色舍饲、有机草膘”牦牛产业品牌。
四、围绕示范村建设,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持续推动“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工作思路,筛选确定第一批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实施田园综合体、花卉种植、乡村民宿养老产业,全力打造德令哈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做好“四好农村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实施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推广“双坑交替式厕所”,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