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助力“双减”落实,瑶海区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应用

来源:东方网    2021-09-07 14:08
来源: 东方网
2021-09-07 14: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内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是眼下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们都在重点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在合肥市瑶海区,开学第一周,基于智慧课堂的应用,让教学提质增效,让课后作业分层各异,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已然走在了“双减”落地的主干道上。

“智慧课堂上面有很丰富的精品授课资源,这让我在选用的时候不至于网上大海捞针,提高了备课效率。上课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我还能通过平板看到每位学生的知识点练习情况,课后作业也能因人而异地去布置。”在郎溪路小学袁林老师看来,智慧课堂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从而从根源上帮助解决学生课后培训负担重的问题。

自2017年开始,瑶海区即开始探索智慧课堂的建设,并逐步推广应用,截至2021年,全区中小学智慧课堂设备共计已达476套,率先达到合肥市智慧课堂建设“提高版”的标准,在保障小学不低于4套,初中不低于3套基础上,全区各学校至少一个年级全覆盖,高中所有班级全覆盖。

为了实现秋季新学期教师们能用上、会用好智慧课堂,自八月下旬开始,瑶海区全面推进智慧课堂使用培训,分层分批进行全区线上培训和各校的专场培训,从教育政策和时代发展等方面全面解读新时代下的智慧课堂,阐述智慧课堂的概念与内涵、教学模式与方法;展示智慧课堂的整体框架、功能亮点,帮助广大教师切身感受技术优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应用场景的功能培训、学生端软件应用培训,帮助教师进行深入了解并掌握应用,达到常态化应用的目标。

瑶海区科学推进“装、训、研、用、评”五位一体的智慧学校工作机制,探索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五个一”模式,即“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示范”“一校一结对”“一片一团队”“一月一研讨”,走出了一条具有瑶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全区划分为7个教研片区,每区设置2位专兼职电教员和1名技术培训讲师,分片跟踪,蹲点指导。充分保障智慧课堂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效率,并高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

同时,为了切实保障各学校的深度使用,接下来将结合各校智慧课堂应用情况,针对性开展系列应用技巧提升培训,组织人员入校打磨系统应用,重点聚焦提升教师的教学融合应用能力,培养出一批管理团队和应用骨干团队。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比赛,定期召开合作交流活动,扬优势、补短板,促进结对校协同发展,激发教师用的好、用的精。

“作为目前创新教学模式、助力教学减负增效的主流形式之一,智慧课堂因为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在帮助教育教学减负增效方面起着突出作用。接下来,希望通过全区智慧课堂的强化应用、深度应用,将信息化的数字化、智能化等特性发挥出来,高效育人、科学育人。”瑶海区教体局分管负责人王兴桥表示。

“双减”背景下,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也将强化教育信息化数据育人、创新育人的价值特征。瑶海区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力度,深度推进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应用,推动教育教学变革,落实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