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基布局新能源赛道 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基金净值再创新高

来源:东方网    2021-09-15 10:05
来源: 东方网
2021-09-15 10: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几十个交易日破万亿,大盘指数时隔半年多重回3700点,显示交投热情回温。

  近三年,指数从2019年初的2440点低位虽然只上涨50%,但市场完美演绎了“结构性牛市”。从申万三级行业指数涨幅上看,涨幅最突出的即新能源赛道,包括相关的光伏、锂电、储能及上游原材料稀土等方向。

  投资新能源赛道的相关主题基金也是屡创新高。9月14日,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型基金净值3.7195元,再创成立以来新高。该基金由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管理,也是深耕新能源领域十多年、经历过2018年产业黑天鹅考验的新能源投资“老司机”。自2017年3月16日成立以来,嘉实新能源新材料A总回报达271.95%,近三年回报351.34%,位于全市场31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前十,年化收益率高达33.86%。

  数据显示,8月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32.1万辆,同比增长181.9%,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8月份再创新高,已达到17.8%,行业处于高景气发展快车道。

  姚志鹏认为,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重大产业趋势,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趋势。国内渗透率提升的速度明显快于国家的规划,10%左右的渗透率是成长性行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关键拐点,往往后继是一个五到七年渗透率提升到70%的过程,应重视相关机遇。

  自2011年作为研究员入行时姚志鹏即跟踪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方向研究,2014年团队即判断新的能源革命大级别机遇到来。他认为,历史上长周期的繁荣,每一轮都是能源跟效率相关。新能源这阶段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新能源特点是可再生,是技术型能源;用的越多、技术越成熟越先进,应用成本会降得越低,形成赢者通吃。

  总体上,新能源产业分两个环节,一个是发电端,如太阳能、风电;另外一个是用电端,如新能源汽车。姚志鹏认为目前两个方向的发展节奏不一样。

  光伏经历了单晶替代多晶技术路线,实现了全球主要工业国的平价上网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行业迎来过去8年一个单边上行期。太阳能目前到了技术创新放缓阶段,阶段增速会可能慢慢放缓。到2020年底,也看到供给端的问题,有些产能过剩,包括资本盲目涌入、今年库存高企,基本面已有一些阶段风险,要考虑估值,精挑细选。

  而新能源车领域,正在典型的新事物渗透率迈过10%的环节,而渗透率从10%到70%过程一般是成长投资更黄金的时候,类似于2011年时的光伏行业,确实是一个大的趋势向上机会。新能源汽车,是可再生能源跟人工智能交汇,是一个未来10年科技行业的焦点。面对大级别的产业机遇,姚志鹏坚定看好这个行业的机会。

  但经过此前的上涨,我们也看到新能源方向波动率加大,很多人担忧新能源是否过高。姚志鹏认为,现在的新能源最大的风险来源于结构性,而不是来源于整体。整体的估值其实在正常成长股的估值范围内,但结构性风险来源于今年很多中小市值或者一些个别环节,比如上游资源品行业、下游整车行业,一些中小市值是存在明显的高估值,甚至是泡沫。但是对中游的很多核心龙头资产,其实现在的位置都属于正常范畴,只要渗漏率持续升到50%,这些资产后续大概率还有数倍成长空间。

  所以当行业逐步进入阿尔法阶段,可能很多公司不会有那么好的表现,而主动基金选股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

  公开季报显示,嘉实新能源新材料配置的重点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的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材料环节等,今年二季度增加了中游汽车零部件和电子相关的持仓,上游原材料相关的个股也有所调整。

  长城证券研究分析认为,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基金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首先,该基金对于新能源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脉络把握较为准确,成立至今的业绩表现非常亮眼。其次,基金经理具有理工科背景以及相关行业多年的研究经验,投资理念较为成熟,管理风格稳健,挖掘出行业内多只潜在优质个股,使得该基金充分享受到新能源行业高速成长所带来的红利。

  而作为国内首批挖掘和介入“宁组合”的基金经理,姚志鹏在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科技成长领域有深厚积累,且换手率总体偏低,基本维持在160%以下,体现了基金经理注重长期的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择时的投资思路。目前管理公募基金规模超300亿,持有人数量增长迅速,已超两百多万。

  其在管的行业主题基金还包括嘉实智能汽车、嘉实环保低碳,前者更侧重智能汽车方向机遇,后者更偏泛成长的环保低碳行业,近三年均取得超300%的回报。姚志鹏直播中表示,看好新能源方向适宜选择嘉实新能源新材料,更看好智能汽车的适宜选择嘉实智能汽车。而行业主题型基金波动性相对更大,对于风险偏好不那么高的投资者,更适合关注均衡配置的全市场基金。

  面对新能源行业不同细分的节奏和打法,还是交给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更省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