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走进临夏市部分中小学实地感受“双减”带来的变化

来源:东方网    2021-09-26 16:39
来源: 东方网
2021-09-26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秋季开学以来根据《临夏市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和“双减”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临夏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近日,记者走进临夏市部分中小学,探访“双减”后学生们的校园新生活。

记者先后来到八坊小学、实验小学、临夏市第一中学看到,正值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相比往日寂静的校园,课后“延时服务”的实施让学校又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在八坊小学四年级二班的教室里,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辅导英语作业。校长赵红霞告诉记者,八坊小学在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下午,提供两个课时的作业辅导服务,由校内各学科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并对学习上的困难给予辅导帮助。

临夏市八坊小学副校长 赵红霞:我们八坊小学为落实“双减”工作,自开学第一天就开展“5+2”课后服务,中午11点到12点,下午5点到6点,做到三个保证,每天保证两小时,保证分层完成作业,保证服务期间不上新课,星期四开展18个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

临夏市永红小学副校长 马巍巍: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永红小学初步拿出农村学校的课后服务的方案,结合我们学校的特色社团、作业辅导、培优辅差,让我们的学生从超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回归校园。

每周三下午是实验小学的兴趣社团活动时间,记者在各功能教室看到,学校开设了象棋、瑜伽、机器人、葫芦丝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校方告诉记者,实验小学根据学生申请意愿进行编班,结合学校师资及场地条件成立了24个兴趣社团,为孩子设计了多种互动交流游戏,让他们能在玩中增智、学中养性。

临夏市实验小学教师 孟磊:我担任了我们学校葫芦丝社团的教学工作,学生们通过学习,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

此外,为有效减轻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临夏市第一中学要求教师按照“压作业总量、提教学质量、减学生压力、优服务内容”的原则,在课后服务时间布置特色作业,如培优辅差、面批作业、分层指导、音体美特色辅导,并制定家庭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临夏市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 张文俊:根据“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要求,我校制订了作业公示制度,要求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对“延时服务”“双减”工作、“五项管理”工作做了合理的部署,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能执行好延时服务、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工作要求。

如今,课业压力减轻了,学生可以用更多时间培养兴趣、开拓视野、增强实践,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轻松愉悦的周末让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临夏市实验小学学生 祁莉:现在有了课后“延时服务”,不会的难题都可以经过老师的一一解答,我再也不用担心作业写不完、效率慢这种问题了。

临夏市实验小学学生 杨果:有了课后服务,我周末再也不用去上各种枯燥乏味的补习班了,在周末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和父母游山玩水。

临夏市八坊小学学生 陈天浩:我参加了课后服务以后,我的作业就在学校里完成了,周末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幸福。

临夏市八坊小学学生 陕亮:在课后服务的这段时间里,我可以写完大部分的作业。回家之后,我还可以读书,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我还可以帮妈妈做家务,我很快乐,我妈妈也很开心。

用教育温度解家长之忧。“双减”政策的落实缓解了不少家长的焦虑情绪,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临夏市实验小学家长 郝明:我有两个孩子,两孩这样的家庭,小学放的早,初中放的迟,现在两个都同步,接完小学接初中,两个孩子作息都刚好。

临夏市第一中学家长 马银翠:我的孩子现就读于临夏市第一中学八年级,我认为课后“延时服务”首先让每个孩子在学校老师高效且有针对性的辅导下完成作业,学习效率会更高,而且使很多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省心了不少,同时,也不用外出补课,家庭经济负担也减轻了。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为临夏市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下一步,希望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要共同总结现阶段经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服务能力,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供稿人:临夏市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