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未保”大升级 公众参与找bug

来源:央广网    2021-09-28 09:06
来源: 央广网
2021-09-28 09: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7日消息(记者郭彦伟)近日,抖音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使用抖音不得超过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为了更好地完善这项功能,抖音官方还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DOU来找bug”征集活动。按照活动要求,用户可以寻找青少年模式的产品漏洞,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或者在官方渠道留言告知。为了调动用户参与,抖音平台还设置了相应的奖项。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尤其是防沉迷问题,是近几年互联网治理的一大重点。随着政策层面的不断完善,各大平台纷纷响应。

前不久,最严“限游令”落地,标志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一次重大升级。如今,抖音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从严限制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在引导青少年合理健康使用手机上做出了表率,也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照。

通过“DOU来找bug”的活动来完善产品功能,在行业内是一次有意义的新尝试。此举既是一种听取建议、接受外界监督的自信体现,同时也为很多关心孩子健康上网问题的家长提供了意见反馈渠道。

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看,不管是哪个领域、哪家公司的产品,基本上都不可能做到一推出就是绝对完美的,都要经过不断的修复和迭代,让功能得到不断完善。比如在游戏领域,此前有些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就存在一些能够绕过实名检测的漏洞。通过不断完善,不断修复各种bug,才有了如今的保护力度。

在过去,产品功能存在bug,更多是靠产品经理发现和调整,但闭门造车的模式本身有其局限性,尤其是涉及到“未保”重大议题的青少年模式,要想贴合社会和家长们的关切,就应该多倾听他们的意见。

一方面,家长们对于青少年模式,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另一方面,全社会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会推动对青少年模式的公众监督、改进,如此群策群力,有利于未保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互联互通说到底是要回归互联网的开放性,而对用户来说,开放性还体现在参与度上。“DOU来找bug”活动充分调动用户尤其是家长们来参与,有助于让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更加开放。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互动中达成产品优化的共识,青少年模式才会发挥出更强的效力。这样的举措,是责任的体现,也是信心的流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