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任萍萍:努力用AI力量缩小教育“数字鸿沟”

来源:东方网    2021-09-30 09:14
来源: 东方网
2021-09-30 09: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7日下午,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教育”论坛在浙江乌镇成功举办。论坛以“合作共赢,推动数字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协办。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论坛并致辞。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任萍萍受邀参加论坛,并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及副厅长王建平、英国教育供应商协会总干事卡罗琳·怀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吕赐杰等专家共同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未来。

在谈到“教育均衡与数字鸿沟”相关话题时,任萍萍表示:总的来看,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得以逐步实现。她认为:“从长远来看,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正在助力缩小教育数字鸿沟。”

这个观点来源于实践。

第一,有限的课堂,正在更加灵动、充实、高效。从当前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具体实践来看,借助人工智能等新设备、新产品、新方法,靠教师可以收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作业信息、考试情况等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借助这些数据和后台的算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知识图谱。

基于此,系统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可以提供不一样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把课堂教学的效果做到最好。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各类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一来,教育减负增效就有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方法,这对于缩小教育数字鸿沟是有显著意义的。

第二,课堂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老师们也可以在同一平台做教研活动,共同学习和成长。比如,科大讯飞“三个课堂”让乡村孩子同样可以上城市名师的课程,并与之互动,乡村教育的质量得以真正提升。

任萍萍表示,教育数字鸿沟背后,有发展不均衡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当然,短期来看,不可否认,数字鸿沟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企业,科大讯飞正在努力通过技术的进步、产品的进步去逐步缩小鸿沟,助力实现“教育公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