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工人在河北唐山遵化市一家化纤企业车间工作。 刘满仓摄(新华社发)
十月五日,游客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内的一家商店选购文创产品。 苏 阳摄(新华社发)
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下一步,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但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多重冲击,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
“国民经济保持了恢复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付凌晖说。具体来看——
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态势持续。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疫情汛情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0.2%,两年平均增长4.9%。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看产业结构,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比提高,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看需求结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和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等因素,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9.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5.7%。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7%;1-8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3%。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付凌晖说。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经济稳步恢复的同时,各类民生指标更凸显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前三季度,就业、收入、物价等方面表现良好。
就业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303万人,同比增长2%,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经济持续恢复,企业效益改善,就业总体稳定,均为居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生猪产能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增加,重要民生产品供给充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具体以就业来说,付凌晖表示,三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主要由于经济持续恢复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服务业恢复改善促进扩大就业容量。此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显效,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得到改善,平台经济、灵活就业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要继续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稳定恢复,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付凌晖说。
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
当前,国内外形势仍面临挑战,下阶段经济运行前景怎么看?“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付凌晖说。
一方面,经济恢复有支撑。从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来看,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整体呈现改善的态势,“十四五”开局之年,一系列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中国企业灵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夏粮和早稻均实现增产,秋粮播种面积增加,气候条件总体有利,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丰收。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此外,创新驱动持续增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调控经验。付凌晖表示,“当前,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促进经济稳定运行。”(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0月19日 第 03 版)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