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榆次区:放大蔬菜种植优势带领更多人致富

来源: 东方网
2021-11-05 14: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4日电(刘红英、高庆春、周莹莹)晋中市榆次区拥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是省会太原的菜篮子,也是首都北京的主要蔬菜供应地。今年以来,榆次区紧紧围绕土地资源谋篇布局,将传统蔬菜种植优势放大到偏远山村,选择长凝镇南合流村作为首家试点村,建设百亩现代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区,开始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之路。

南合流村地处黄土丘陵区,人均耕地仅2.61亩,长期以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村民主要收入多数靠外出打零工获得,村内没有主导产业。为扭转这一局面,长凝镇与榆次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共同制定拱棚发展规划,在榆次区财政的支持下投资300万元,50天内建成了现代化蔬菜拱棚34个,还引入了水肥一体化、防雾棚膜技术、喷滴灌配套、全自动智能采摘车等先进设备。

由于缺少种植蔬菜的技术经验,拱棚建好后,村民们多有顾虑,担心种不好菜赚不到钱。为了打消顾虑,镇村两级党委组织村民赴东阳、庄子、太谷等地参观学习,了解新设施、新技术,让农民感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致富希望。大家在思想上有了转变,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

镇村政府组建了蔬菜种植专家服务队,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保姆式服务。从土地的复耕翻地到施撒有机肥,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全程细致指导。还聘请新青农马渊杰作为技术顾问,手把手教农户播种、施肥、浇水……同时发挥“土专家”的地域种植技术强项,聘请当地土专家张东升和邻近蔬菜种植村优秀种植户长期负责专业技术指导。技术专家随叫随到,非常方便及时。

在种植品种和销售方面,优选了市场前景好的西葫芦和西红柿等品种。进入采摘季之后,又引入多家优秀的蔬菜销售商户,农民有了销售选择权。南合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利说,“首批西葫芦从8月份到11月中旬,将完成第一个种植季,近4个月的时间亩产收入预计超过万元,计划下一季种植西红柿,预计一年种植两季蔬菜的收入会超过2万元。”

下一步,榆次区计划投资近亿元,新建扩建温室拱棚3700亩,在全区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让更多农民摆脱农业生产低收入的困局,走出一条具有榆次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