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诞生,是陕西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强省建设的新机遇。
1907年打成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
11月9日至11日,秦创原·2021创合论坛在陕西西安举办。近年来,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作为陕西能源化工骨干企业,积极发挥国资国企先锋作用,深度参与秦创原建设,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把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延长石油创新创造的蓬勃活力。
强化壮大创新主体 加速推进产业转型
在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推进秦创原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实际,延长石油成立领导小组专项推进,第一时间形成了依托秦创原建设“延长石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的方案,并于7月底在国企创新中心建成,8月2日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出台实施“参与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确定了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实施原则及政策保障,从创新体系建设、管理机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等8个方面提出了详实重点任务,切实发挥延长石油国企担当和创新主体作用。
延长石油集团总工程师扈广法在秦创原·2021创合论坛现场接受采访
“近十年来,延长石油不断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围绕‘人才、资金、技术、机制’等核心要素,把创新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产业转型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逐步建立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体系。” 延长石油集团总工程师扈广法在创合论坛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延长石油累计研发投入300亿元以上,通过松绑科研经费管理,率先实施成果转化奖励激励,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和科研去行政化,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目前,延长石油已建成6个科研机构、30个省级平台、2个科技产业园、3个中试基地,形成了专业齐全的研发体系;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青年专家联盟,引进院士专家18人、博士50余人、国家级和省级专家80余人;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此外,延长石油与中科院大化所、中科大、托普索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关,形成了延长石油产学研创新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举“揭榜挂帅”大旗 存量增量创新并举
扈广法表示,“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将延长石油科创与转化中心建设成为延长石油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两链融合的促进器、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产业化应用的加速器,有力支撑和引领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陕西创新发展。”
秦创原延长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是延长石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的总平台和总窗口。自成立以来,中心围绕存量创新与增量创新开展工作,通过运用“揭榜挂帅”机制,促进两链精准对接、互动融合。
为做足存量创新工作、加速解决制约延长石油产业高效运行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延长石油积极开展“揭榜挂帅”活动,经过广泛征集论证,科研投入1890.12万元,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启动实施了油气勘探开发、聚烯烃新材料研发生产等第一批“揭榜挂帅”8项攻关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技术研发。
同时,做足增量创新工作,通过秦创原、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科创中国等平台,延长石油又对外发布了DCC装置达产达效攻关、MMA技术开发等5项攻关项目,目前已有省内外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21个团队申请揭榜。下一步,延长石油将组织评审论证,确定合作团队及技术方案,加快攻克影响产业运行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延长石油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50余项在研合作项目,以及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施的一批探索性研究、产业化联合攻关项目。
为了在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加快新技术应用,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加快新产品开发,延长石油计划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再开展一批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申报省级重点项目,组件联合创新团队,破解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关键难题。
在促进内部成果转化孵化方面,延长石油依托重大技术成果,积极参与秦创原技术成果路演、推介等系列活动,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广泛技术对接,探索新的促进成果转化合作模式,推行技术转移、承接、收益共享等模式的创新和协同。
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 促进两链深度融合
统筹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两链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将加速加力陕西的创新驱动发展。延长石油的煤油气综合利用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和氢能产业技术等3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建立了延长石油在技术创新之路的新型发展模式。
其中,煤油气综合利用技术通过对煤、油、气三种资源优化组合,打破了传统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单一模式,有效解决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问题,实现了碳氢互补和化石原料多元化生产。
据介绍,这一技术开创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出能源化工产业低碳发展的新途径。与煤制甲醇工艺相比,能源转化效率提高16.88%,碳资源利用率提高17.74%,延长石油靖边园区项目更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和“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榆林靖边能源化工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
CCUS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
为解决煤化工高碳排放和低渗致密油藏有效开采的技术难题,延长石油开创了CCUS一体化低碳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将煤化工产生的CO2捕集纯化后注入地层深处,经过数千年后与其他岩石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同时将CO2注入油藏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减排同时实现了碳的利用和封存。
CCUS技术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示范
为了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延长石油与南京大学组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公司,致力于推动氢能制取、储存、加注和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目前,江苏延长桑莱特新能源公司拥有完善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检测能力,并建成国内首个拥有国家CMA资质的燃料电池检测中心,先后参与制定了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余项。
装载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公交车
在全力突破关键技术项目、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延长石油加快落实双碳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延长石油制定了“油化并举、煤气电并重、新能源新材料并兴”的发展战略。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延长石油正在组建新兴产业事业部。”延长石油集团总工程师扈广法强调,未来,延长石油将重点推进氢能、光伏、风电、地热、生物质、配售电、碳资产、综合储能等新能源产业,以及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产业布局,助力延长石油产业调整转型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对于创合论坛的未来发展,扈广法表示:“创新的目的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这要求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要做好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为下一步技术研发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提出关键技术需求。建议创合论坛针对企业产业技术和行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促进两链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