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党史学习教育赋能“三化服务

来源:东方网    2021-11-22 16:44
来源: 东方网
2021-11-22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提升公积金服务效能,推行更多公积金服务事项线上办理、秒批办理,更加便民便企”列入今年江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标准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便捷化为目标,积极创新服务渠道,提升公积金服务广度与深度,“线上办”和“手机办”公积金业务数量提升至全省第一。

一、以标准化为基础,构建服务品牌

(一)优化系统,构建“1+N”线上服务体系。为统一线上服务标准,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更新改造公积金核心系统内容40项,建立统一标准服务接口107个,构建了以自建“江门公积金”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以“粤省事”、“支付宝”、“江门易办事”等7个第三方渠道为辅的“1+N”线上服务体系。同时,根据群众使用感受、使用习惯,不断优化公积金线上服务,提升群众使用体验。目前,我市线上可办公积金业务达69项,其中57项“手机办”,40项 “秒批”办理。缴存职工可以通过“刷脸”轻松、快速进行系统登录和账户绑定,足不出户实现公积金业务“轻松办”“快速办”。上线三个多月,“江门公积金”微信公众号收获了大批“粉丝”,关注人数超4万人,信息阅读量超过8万次,受理各类业务超过1.7万笔,线上业务占比从2020年的14%提高到57%,增长3倍,12%的提取业务由缴存职工在非工作时间内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交申请。

(二)加强推广,做优“线上办”服务品牌。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手机办公积金宣传语征集”“请你来找茬”“关注有礼”等活动,征集职工意见。印制宣传单张、易拉宝架,编纂手机办公积金业务系列教程,拍摄手机办公积金业务小视频,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指尖上的住房公积金服务”。

二是主动上门指导。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展 “进企业”、“进银行”、“进社区”、“进乡镇”活动,宣传线上办理公积金业务,并现场指导职工通过微信公众号提取公积金。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客户完成合同网签后即可在销售中心现场用手机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对开发商来说,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他们乐于推荐客户使用。公积金缴存职工则认为,他们不用专门请假到银行办理,节省来回跑动的时间,“零跑腿”就能办成事,方便快捷。

三是强化主动服务。6月,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鹤山管理部在帮助两位聋哑职工使用“江门公积金”微信公众号办理提取业务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单位现有职工707人,其中约有290人为残疾人(包含聋哑人)后,随即安排专人与企业经办人对接沟通,主动了解聋哑职工业务需求、推介线上服务渠道、跟踪业务办理进度,至今共帮助20多位聋哑职工通过线上服务渠道办理了提取业务。

二、以信息化为支撑,打破属地限制

为解决异地缴存职工“多地跑”“折返跑”的痛点问题,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与省、市两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联动,加强业务协同,打破业务办理的属地限制,实现公积金业务“跨城通办”“跨省通办”。一是今年4月底,江门市3项公积金查询和2项公积金办理业务在全省中国银行智能柜台上线,成为省内首批通过中国银行智能柜台实现公积金“跨城通办”的城市之一;二是6月中旬,江门市公积金查询和退休提取业务在福建、广西、湖南等9个省份建设银行智慧柜员机上线,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建设银行智慧柜员机实现公积金“跨省通办”的城市之一。

“自从开通单位网上办理公积金业务后,整体效率提升很多,我们亲身体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真实意义,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这样的便民措施,值得点赞!”台山消防救援大队公积金业务经办人员伍小姐为这一模式点赞。

三、以便捷化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

(一)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发展线上业务的同时,今年新增公积金业务受理银行服务网点15个,网点数由去年末的101个增至116个,其中乡镇52个。线下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

(二)融入社保卡“一卡通”服务体系,全省率先将社保卡金融账户作为推荐收款账户,减少公积金提取申请材料,减少信息录入,进一步提升了缴存职工服务体验。目前,40%的提取人选择社保卡作为提取公积金的收款账户。

(三)应用“区块链+大数据”赋能便民。江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市“政银区块链”向江门市司法局大数据核验中心共享个人公积金账户信息,群众办理继承公证时可以直接通过“政银区块链”获取被继承人的公积金缴存信息,不用再跑公积金柜台出具证明,法律援助机构也通过该信息辅助经济审查。项目运行2个月期间,数据被调用288次,为144宗继承公证业务节省了“跑腿”时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