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力财富管理 基金代销费率战“白热化”

日前,华夏银行宣布,调整该行代销的指定公募基金申购及定投手续费率,其中上千只基金相关费率均降为一折。银行渠道是基金代销的重要渠道之一,银行降低相关费率向互联网平台看齐,有助于提升银行在基金代销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银行发力财富管理 基金代销费率战“白热化”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1-11-23 07: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银行业基金代销费率大战“白热化”。

日前,华夏银行宣布,调整该行代销的指定公募基金申购及定投手续费率,其中上千只基金相关费率均降为一折。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接连宣布基金申购“一折起”,甚至有的银行对部分基金产品申购“零费率”。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财富管理成为国内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必争之地,基金代销属于银行财富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加剧推动银行主动降低基金申赎手续费,费率演变的背后是客户价值重视度的持续提升。未来,银行代销基金申购费走低或成常态。

“一折”促销或成常态

上周,华夏银行就公募基金申购及定投费率进行调整,时间持续至2023年11月17日。具体来看,在调整后,华夏银行在网银、手机银行、银行网点等全渠道上有千余只基金的定投和申购费率均降为一折。

在华夏银行之前,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等均加入了代销基金申购降费行列,投资者通过银行平台申购部分基金将享有一定优惠,“一折起”正在成为常见现象。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甚至有银行已经出炉申购“零费率”的措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其APP平台在售的绝大部分基金已免收申购费。

银行渠道是基金代销的重要渠道之一,银行降低相关费率向互联网平台看齐,有助于提升银行在基金代销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三季度基金代销机构数据显示,银行仍然稳居公募基金代销“C位”。不过,以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第三方机构正处于强势追赶地位。

面对挑战,多家银行通过下调基金申购费、加大C类产品布局等方式主动推进代销业务转型。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张一纬认为,多家银行主动推进代销业务转型,通过向客户让利与提供资产配置服务,实现业务经营和客户利益绑定,有利于优化客户体验,增强财富管理业务整体竞争力。

积极打造开放生态平台

除了强化渠道端建设,银行业还在积极建立相关的财富管理生态系统。11月18日,宁波银行上线城商行首个财富开放平台。目前,包括易方达、汇添富、中欧在内的8家基金公司已率先入驻宁波银行财富开放平台,其他合作机构后续也将陆续加入。据悉,宁波银行的合作机构可以入驻并搭建自己的“财富号”专区,不仅发布内容,也可通过直播、持仓陪伴与投资者互动。

在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背景下,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金融机构的财富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宁波银行表示,在此平台下,客户获得了更多的优质产品选择、资讯信息等服务,而银行和机构则可以更好为客户服务,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对于目前在客户端、渠道端具备比较优势,而在产品端、资产端力量相对薄弱的银行业而言,通过建立融入外部机构的财富管理生态,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客户端黏性,同时有助于银行将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模式升级为帮助客户经营资产负债表模式。在此过程中,银行理财类机构亦可以进一步发展自身在固定收益、债权资产方面的比较优势。

多维度发力财富管理

渠道也好,生态也罢,都是银行发力财富管理的途径。今年以来,多家财富管理特色银行加速推进财富管理策略升级,重点聚焦平台开放化、用户中心化和客户多样化等方面。

银行业聚焦财富管理业务,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财富管理方兴未艾。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个人财富资产已超200万亿元,预计2025年的总体规模有望突破330万亿元。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认为,财富管理作为中间业务,具有资本占用小、风险水平低、客户黏性强、经营收益稳定等明显优势,必将成为国内银行转型发展的必争之地。

对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中信证券研究部认为核心是扬长补短,其中优势在于账户、渠道与客群,不足在于产品与效率。下阶段,围绕C端客户建立黏性生态、巩固客群差异化服务体系、打造完善的开放生态平台,或成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制胜之道。

此外,IT能力也是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交通银行业务总监、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表示:“财富的代际传递为财富管理市场注入了全新力量,也对财富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正经历从提升运营效率驱动的流程线上化,到以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黄一灵)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