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双碳” 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探索金融支持模式、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让绿色金融成为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一张特色“名片”。

助力“双碳” 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11-29 0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转型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在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以国有银行之力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不断上演。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探索金融支持模式、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一系列举措让绿色金融成为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一张特色“名片”。

立足职能定位,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安徽分行坚持把绿色金融的基因融入国有大行血液,将建设绿色银行作为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基础工作来抓。于2017年成立由分行行长担任组长的绿色银行建设领导小组,引导全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扎实有序推进绿色银行建设。随后,“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发展绿色金融实施方案”“加强绿色银行建设三年规划”相继出台,逐年制定绿色银行建设指导意见及工作要点,在授信准入、客户选择、投向管理、授信评审、贷后管理等各个流程环节多管齐下,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分行业务发展中。与此同时,建立起“环保一票否决制”的管理铁律,对违反环保、安监、质检、土地、移民等环境和社会政策规定的客户与项目,一律不受理、不准入。

下好制度“先手棋”,提升发展“含绿量”。安徽分行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2019年、2020年绿色信贷增速分别达23.73%、33.61%、47%;2021年前9个月增速达29.52%,规模98.01亿元。

坚持绿色引领,

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活水”是经济社会整体向绿色转型发展的助推器。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题中之义,发挥金融力量推进传统能源减排改造和重点行业生产效率提升。

分行围绕重点领域出台专门的行业信贷政策,推动绿色信贷指标体系与信贷行业政策的有机融合,同时配套差异化措施。一方面,紧跟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优化授信方案,支持“三煤一钢”等行业企业合理化融资需求,今年11月初,向安徽地区多个重点煤电企业累计发放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采购燃煤,保障安徽及华东地区电力供应;另一方面,围绕安徽“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重要部署,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制订绿色金融领域贷款“绿色通道”计划,优先审查审批绿色金融贷款,并针对绿色制造工业提供“节能环保贷”“排污贷”等专项产品服务支持。今年以来,针对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制造、水污染治理、风电等绿色信贷项目投放贷款31.2亿元。

聚焦市场需求,

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创新是绿色金融的“关键变量”,也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更大增量”。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结合市场定位,聚焦“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客户需求,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在服务民生方面,重点推进全流程数字化项目,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移动展业等更低碳、更便捷的服务方式,逐年提高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联手江淮、奇瑞等新能源品牌省内汽车经销商开展汽车消费金融下乡活动,提升绿色信贷业务量,并强化汽车消费贷款在总行零售信贷远程受理系统上的使用,目前替代率已达99%。

在支农支小方面,创新极速贷、掌柜贷、小额合作贷等三农金融纯网贷产品,实现受理调查、合同签署、资金支用等多环节线上无纸化操作,践行低碳环保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客户往来银行网点的交通出行成本。推广“小微易贷”系列产品,发挥线上助企金融模式纯信用、审批快、额度高、成本低、手续少等优势,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截至9月底,三农纯网贷本年发放10.69万笔、145.9亿元;“小微易贷”线上模式本年净增21.06亿元、余额37.74亿元,分列全国邮储系统内第2位、第3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将聚焦安徽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助推安徽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速。

(数据来源: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

·广告

(广告)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