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ABS国家框架项目访谈植物医生

来源:东方网    2021-11-30 16:24
来源: 东方网
2021-11-30 1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球环境基金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框架项目”(以下简称“联合国ABS国家框架项目”)实施企业访谈会,近日在北京植物医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物医生”)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Interamna集团公司总裁兼总经理CamilloPonziani、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硕博士、植物医生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片说明:【“联合国ABS国家框架项目”实施企业访谈会在植物医生举行】

会上,CamilloPonziani、刘硕博士与植物医生企业代表就“联合国ABS国家框架项目”在实施上遇到的问题和累积的经验进行了交流探讨。

植物医生方表示,企业在2017年受中国环保部邀请参加COP14时开始正式介入ABS项目。在项目实施时发现,因世代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中国的少数民族对于植物知识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多很多。他们采用了与生物多样性相融合的方法将其利用于日常生活中。

2016年,植物学家通过民间访谈发现跳蚤草是一种拥有特殊功效的植物:它散发的气味会驱蚊,而之所以会被称为“跳蚤草”,是因为当地村民将其晒干铺在家中可以预防蚊虫叮咬,女性将其花朵装饰在头发上不仅美观还可驱蚊。发现该功能后,植物医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成分鉴定。发现跳蚤草内含可驱蚊、消炎的有效成分。于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携手植物医生由此开展了恢复跳蚤草种植的项目。

图片说明:【植物医生“生物多样性-高山植物保护行动跳蚤草项目基地”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大卡寨】

谈到在项目执行时遇到的困难,植物医生代表表示:“因跳蚤草属于近乎消失的状态,搜寻种子是最艰难的。其次,在曼远村项目中,项目组将废弃的橡胶林改造成为多种药食同源植物的种植地,但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于橡胶种植,所以项目实施后会对当地村民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项目组需要给到这些村民一些资金补助,直到这些药食同源的植物成长后,才能逐渐减少对村民的补贴。”

作为公益项目,一直以来植物医生都从技术、资源、人力,以及采购的角度来协助项目实施。如大卡寨的跳蚤草和曼远村的药食同源植物种植,植物医生会邀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种植,其收益均归社区村民所有。目前,曼远村已成为别具特色的傣家古村落旅游点,每月吸引热爱自然与文化的精准游客数万人。利用该项目种植的药食同源植物,曼远村建立了傣药熏蒸药疗室,村民开设了三个傣家乐饭店和多个傣家特色农产品销售点。截止11月23日,大卡寨跳蚤草项目已累计收购跳蚤草鲜株约33吨,提取跳蚤草精油约100公斤。

图片说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CamilloPonziani与植物医生代表线上交流项目实施情况】

在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发了“全球环境基金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框架项目”。2016年4月,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7年,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态环境部选择在云南西双版纳、湖南湘西、广西防城港三个地区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试点项目,为国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法律法规提供实践经验和现实方案。西双版纳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聘请裴盛基研究员作为首席指导专家,全程指导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成果斐然。2021年6月,因植物医生始终积极履行企业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故主动与曼远村、大卡寨签订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协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