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现倒挂,看交易所如何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支持实体产业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1-12-02 10:36
来源: 东方网
2021-12-02 10: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22棉花年度以来,郑棉期货价格持续低于现货市场价格2000元以上,呈现出期现严重倒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所该如何有效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支持实体产业发展,值得关注。

我国纺织行业产能常年稳定在1.1亿锭,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向新疆地区倾斜,新疆纺纱产能已突破1800万锭,疆内大量纺织企业,为当地少数民族就业、维系社会稳定、提高农民收入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在国家多年来实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下,有效稳定了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保护了新疆棉农利益。2021年新疆产量稳定在常年的530万吨水平附近,但新疆籽棉收购价普遍10元/公斤以上,皮棉加工成本普遍在23000元/吨上下,维持高位运行。

今年国家储备棉投放力度加大,2021年7月-9月储备棉轮出资源63万吨,新年度以来储备棉两轮投放资源量达57万吨,部分缓解了内地纺企的用棉需求,但对于在疆纺企而言,也只能“望梅止渴”,无法享受储备棉投放红利。

棉花2021/22年度以来,面对国外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冠Omicron毒株不确定性仍在发酵,国内疫情呈现多地散点突发,纺企面对下游订单日益萎缩,而同时新棉报价普遍23000/吨以上,纺企利润全线转负,正常经营所面对的原料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尽可能找到相对便宜的低价资源,成为新疆地区很多纺织工厂不得已选择,而且据了解,有一些企业甚至做好了限产、停产的准备,不利于当地就业水平稳定,不利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形势严峻。

另外,近年来棉花基差贸易盛行,有效熨平了市场单边价格波幅,促进了市场平稳发展。进入本年度以来期现价差持续扩大,临近交割月前一个月,郑棉1月合约与现货价格仍迟迟无法实现回归,期现货贸易商积极介入,但也苦于买入交割的正常诉求,无法得到合理满足,面临急迫困境。

郑州期货棉2004年上市以来,不断优化交易交割制度,吸引更多产业企业介入,尤其是新疆大量交割库设立,今年在棉花交割的含杂指标上进行了限制,便利了在疆棉花、纺织企业的参与。但棉花新年度以来(2021年9月1日开始),郑棉期货价格持续低于现货市场价格2000元之上,为纺织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买入套期保值良机,尤其是在目前企业面临新一轮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在期现严重倒挂,买入期货棉成为了纺企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举措。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上,交割环节制度的设计,也正是有效发挥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及金融市场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的发挥期货市场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笔者认为,这种理念要深入人心,也更应该让我们的期货制度包括交割环节制度对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支持,更有利于产业企业的参与,使期货市场功能获得有效发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