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出版60周年,“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抖音科普深潜知识

来源:东方网    2021-12-02 16:10
来源: 东方网
2021-12-02 16: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随着“蛟龙”深潜凯旋、“嫦娥”和“玉兔”成功着月,中国人探索世界和宇宙的步伐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稳步迈进。11月29日晚7点,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崔维成现身“十万个为什么”抖音直播间,向网友们分享了自己深潜的经历,解答观众们对于深潜的疑惑。

这是抖音和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发起的“十万分好奇”系列直播的第二场。

对于普通人来说,崔维成这个名字或许不那么熟悉。但“蛟龙号”可是名满天下,它让中国成为了少数几个有能力探索深海的国家之一。作为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在当晚的直播间,崔维成教授以“海洋深潜难在哪里”为主题,带来了一个小时的直播,超2万人在线观看、互动。

直播一开始,崔教授为观众们展示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其中有18个问题是由崔教授进行解答的。为什么把飞机场造在海上?古代有没有潜水员?海底两万里的幻想能够实现吗?——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吸引着观众们跟随崔维成的讲述走进奇妙的深海世界。

海洋深潜难在哪里?自1961年加加林进入太空开始,已有600余人进入太空。而自1960年瑞士物理学家雅克·皮卡德发明深海潜水器进入马里亚纳海沟至今,却仅有约10人,其难度可见一斑。要深潜入海洋,需要克服三方面的困难:每10米增加一个大气压的深海高压、5000米深海处只有2摄氏度的海水低温和制作复杂、成本高的氧气系统。崔教授将这三方面的深潜障碍向观众们娓娓道来。

崔教授成为了第一批乘坐“蛟龙号”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7000米深度的中国人。但是在最初,崔教授并不是一名试航员,而是载人深潜计划的负责人之一。那么,崔教授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试航员,在试航过程中他害怕吗?

对于这个问题,崔教授解释说,“蛟龙号”第一次下潜试验需要搭载3名潜航员,然而受过培训的潜航员却没人敢尝试。作为“蛟龙号”当时的负责人,崔维成带头进行了首次下潜。崔维成表示,所有人类重大科研成果,都是知识和勇气结合的成果,每一项第一次试验,都要有大无畏的精神。

此外,崔教授还向观众介绍了目前中国重点攻关的潜水器的发展状况。潜水器按技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潜水器重达150吨,在海底无法实现自航;而第二代则实现了小型化,中国的“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都属于第二代潜水器。

虽然缺席了第一代潜水器的研发,但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第二代载人潜水器已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下一步就是大幅度降低成本,研发第三代智能仿生鱼型潜水艇,”崔维成拿起一个形状像鱼的潜水器模型向直播间的观众们展示,“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希望未来中国能够继续在第三代深潜器研发上占据领先位置。”

直播过程中,崔教授还为直播间观众解答了他们提出的一系列疑问。深海世界是什么样的?深海动物都长得很奇怪吗?能不能派机器人探索深海?载人深潜器和无人深潜器都有哪些优势?崔教授均一一耐心作答。

作为“十万分好奇”系列科学互动分享,崔教授为直播间的观众们带来了丰富有趣的海洋深潜知识。下一期,“十万个为什么”直播间将走出海洋、仰望星空,邀请中国太阳双超卫星(羲和号)执行经理兼副总设计师陈昌亚带来“羲和逐日”的故事。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网友可关注抖音帐号“十万个为什么”,通过直播,近距离联动领略科学家风采,走近科学、学习知识。

同时,抖音与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发起#十万分好奇 话题活动,号召科普知识领域的作者解答青少年的“小问号”,包含生活、动物、人体、自然科学、天文航天等各个领域,优质内容将以“十万分好奇”专题形式在青少年模式内呈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