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泡网—让工友找活更安全,更高效!

来源: 东方网
2021-12-13 09: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国内最大的技术蓝领服务平台—鱼泡网,注册用户突破2900万,意味着鱼泡网每年可向工程建筑、装修、物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输送劳动力1.5亿人次,创造近3亿个就业机会,鱼泡网是靠什么获得了广大工友用户的认可?

  关键词(一)效率

鱼泡网用四年时间积累了2900多万用户,依靠平台机制及算法精准构建用户画像,用4年多的时间,从“多”和“准”两个维度全面升级线下传统的招工找活模式,大幅提升了招工找活效率,实现了技术劳动力跨行业跨地区的高效灵活调配,最大化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李显田(化名),42岁,是一名北京本地的装修水电工人,在没有用鱼泡网之前,找活主要依赖当地熟人圈子,可选择空间不大,而且待业时间长,平均1个月里有10天是没有活儿干的。用鱼泡网找工作的3年多来,给他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找活儿变得容易了,1天之内就能接到适合自己的新活儿。现在只要身体扛得住,一年365天,天天都能有活儿干,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人在家中坐,活在鱼泡找,工作不用愁,记工没烦恼”,赞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鱼泡网确实给普通劳动者带来了实惠。

同样是鱼泡网老用户的王长举(化名),49岁,祖籍四川,19岁就跟随村子里的男青年一起来到了南方闯荡。从工地小工做起,后来开始组织身边的工友,游走于各大建筑工地,零散地承接一些小项目,干起了“包工头”,凭着一张“利嘴”,王长举在广州熟人圈子越滚越大,也积累起了大量的人脉资源。2019年,王长举在广州已经拥有了一支30多人的施工队伍,但队伍非常不稳定。不同于工人找活,他不光需要自己跑关系接新活,因为队伍不稳定还可能随时面临人员紧缺的囧境,临时四处找人。后来在工友的推荐下,王长举开始使用鱼泡网,不管是接活还是找工人,王长举都能很娴熟地操作。他说:“现在万事不求人咯,不用跑关系也能拉到活,还能快速找到相对短缺的技术工人,选择面也更广了,整个队伍素质也上去了”。言语间流露出一丝欣慰和得意。

关键词(二):信

过去4年,鱼泡网招工找活解决了双边用户最刚性的效率需求,接下来,鱼泡网将更加注重用户对信息质量、协同交互、信用体系及权益保障等体验的提升。

“记工记账”是鱼泡网推出的面向建筑工友免费使用的一款工具APP。其丰富的记工模板,完整、真实且准确地覆盖了各工种记工需求,操作简单便捷,工时薪酬自动核算,实时共享对账,数据云端存储永不丢失。

在河北唐山务工的张师傅,是“记工记账“推出以来的最早一批用户。据他介绍,以前他用笔记本记工,很容易丢,最后成了一本”糊涂账“,结账时,时常跟老板闹得不愉快。现在好了,玩手机的时候就能把账记了,还不会丢失,月底自动核算,可以跟老板共享实时对账,一目了然,关键还免费。现在他一直在推荐身边朋友使用,希望把好东西分享给大家。

据了解,现在记工记账每天可产生近百万条数据,除此之外,鱼泡网后续推出的“水印相机、电子合同、考勤打卡、协同管理”等一系列辅助工具,也全部免费面向工程建筑行业使用,进一步沉淀双边全生命周期数据,这些数据将作为“生产原料”输送到算法部门,产出对用户和信息的基本信用评价,并配合平台机制的不断优化设定,来打造用户信任的安全交易平台,帮助重塑行业信用生态。

“工具本身的价值只在于管理能力和作业效率的提升,而其背后的数据沉淀才是滋养平台信任土壤的养分。用深厚的数据积累持续面向技术蓝领传递普惠型价值,是从另一个维度对鱼泡使命的定义”。鱼泡网创始人周峰如是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