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撕下新能源车续航遮羞布?最大规模冬测看空调到底费不费电

来源:东方网    2021-12-17 13:07
来源: 东方网
2021-12-17 13: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进入冬季,不断刷新销量的新能源车也在迎来吐槽旺季,包括续航缩水、充电慢、空调不给力等等,甚至有媒体报道,部分车主为了保证续航不受影响,给空调单独装了柴油取暖器。

而根据日前J.D. Power(君迪)联合懂车帝发布的“2021年冬季新能源汽车用户联合调研”,大部分车主认为空调是扼杀新能源车续航的主要“凶手”之一,暖风无法保持理想温度、影响续航是经常出现的担忧。

空调对新能源车续航的实际影响有多大?刚刚进行的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冬季测试给出了答案。通过对41款新能源车的静态和动态空调测试发现,大部分车辆空调制热效果优秀,不同车型空调对实际续航的影响各有不同。

  -10℃升到20℃平均用时14分钟,近七成车辆制热良好

此次懂车帝发起的新能源汽车最大规模冬测,位于中汽中心呼伦贝尔冬季汽车试验场。据公开资料,这里每年有120天日平均最低气温低于-20℃。测试不仅有针对冬季用车痛点的续航、充电、空调、冷启动等,也包含低温和冰雪环境下的麋鹿测试、爬坡、冰雪圆环等总计20个项目。

其中,涉及空调测试共分两种场景,一种是开启空调模式下的动态续航测试,一种是单独开启空调模式的静态测试。

为了保证续航测试采用统一标准,测试前一晚,工作人员将所有车辆充满电在车库中静置一夜。测试开始后,由一名驾驶员驾驶车辆完成高速、城市及综合路况行驶,车辆统一设定为最经济的驾驶模式且动能回收最大,轮胎为推荐胎压,空调温度设定24度自动,直至续航里程归零。

从结果来看,续航成绩排名前10的车型中有7款属于自主品牌。其中蔚来EC6、小鹏P7、极氪001、哪吒U等四款车型续航里程突破或接近300公里。34款纯电汽车中,续航超过210公里的车型达到23款,占比68%。按照大部分人每天不超过30公里的通勤需求,每周充一次电即可。

在实际使用中,影响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因素很多,包括车重、轮胎、风阻、电机效率等,这份结果无法看出空调单一变量对动态续航行驶里程的影响,但在户外温度-20℃和车内温度24℃高达44℃的温差下,部分车辆实际续航仍能接近或超过300公里,无疑让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在静态测试中,懂车帝在严寒环境中,空调开启最强模式半小时,观察车内升温情况。数据显示,近七成车辆制热良好,其中10%的车辆半小时升高了44-57℃,57.5%的车型升高了31-44℃,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此外,25%的车辆升高了18-31℃,还有7.5%的车辆表现较差,只升高了5-18℃。

从整体数据来看,全部车辆由-10℃升温到20℃平均用时14分钟。懂车帝测试专家建议,上车前15-20分钟远程开启空调最优,方便车主进入车辆即享受比较好的舒适度。

热泵空调比PTC空调能耗更低,长远仍需解决电池虚寒问题

锂电池的化学特性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在冬季更容易出现续航衰减,空调暖气的确会让原本就怕冷的动力电池雪上加霜。这也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较大区别之一。传统燃油车冬天可以直接将发动机的热量搬运到车内来供暖,因此夏天的油耗表现会比冬天更高。但新能源车需要直接消耗电能,因此越是冬季,空调对续航的影响越大。

目前,新能源车空调制热的方式主要分为热泵制热和PTC制热两种,虽然都能实现制热,但它们之间有着较大区别。热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吸取车外空气中的热量,利用压缩机将其输送到车厢内,PTC则是通过电阻的热效应生产热量,自身就是热源。此次测试通过对比热泵空调和PTC空调能耗发现,热泵空调比PTC空调能耗更低。在制热半小时后,热泵制热车型平均续航下降15.4公里,而PTC制热车型平均下降19.5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热泵空调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但它实际上只解决了纯电动汽车供暖的问题,而大部分车型搭载的空调系统需要冷暖两用,因此对空调系统的结构改造导致了热泵空调的成本高居不下。此外,它能实现的仅仅是不再“雪上加霜”,真正要解决续航问题,动力电池变革才是未来的技术重点。

近日有报道指出,吉林长春以及松原地区开始使用红旗E-QM5作为出租车,但还有司机没有换车,为了吸引司机换车,宣称可以免费加装燃油空调。由于取暖不需要消耗电量,所以可以将车辆的续航里程提升60-80km。此外,北京很多出租车司机也加装了柴暖。这是北方地区解决新能源车普及障碍的“临时智慧”,但也如实反映了其“虚寒”的窘境。

很多人说,冬天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毫不留情地扯下新能源车在续航方面的遮羞布。从实际来看,短时间内完全实现空调自由还需要时间。相比热管理技术的进步,电池技术的进步更加迫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