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人气作家辛夷坞最新长篇小说《针尖蜜》登录QQ阅读平台首 发连载,截止目前微博超话阅读讨论量达2550万,讨论帖子接近2700个,引发了读者的热议。历经5年打磨,辛夷坞在新作中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奇葩男女”角色,颠覆了以往重点关注都市普通人的写作模式,让熟悉她的读者直呼惊喜。
《针尖蜜》微博超话
《针尖蜜》微信读书连载
近日,这部讲述当红明星与昔日恋人之间曲折爱恋的小说《针尖蜜》纸质书,也正式上市与读者见面。
五年磨一剑,辛夷坞新作《针尖蜜》问世
自从2006年辛夷坞开始涉足网文创作以来,15年笔耕不辍,用12部作品成就了自己“言情天后”的声名。“第一部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是青涩懵懂的,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有蜕变感,《山月不知心底事》这一时期的作品会更注重故事性,《浮世浮城》《应许之日》之后的作品,无论是从人物还是故事都变得更日常、更圆融,《抚生》是我自己想要圆神话奇幻题材的梦对自己的一次挑战,而《针尖蜜》回归现代都市题材,是我更擅长的领域,但我这次想写的是成年人的感情世界。”辛夷坞如是说。
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80后作家之一,辛夷坞独创的“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已经赢得了千万读者的青睐。而对于“暖伤”,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简而言之就是在感伤之余仍让人看到类似于希望的东西存在。悲伤可以使一个故事更婉转悠长、更令人记忆深刻,但是我始终认为好的情感类作品不应该是彻底令人感到冰冷绝望的,而是在触动人心的同时给心灵以抚慰。”
《针尖蜜》书封图
阔别五年之后的辛夷坞,带来了她历经打磨的全新现代言情题材力作《针尖蜜》,新作讲述了一位“过气”女明星在丈夫意外离世后,抛开娱乐圈的种种光环,带着继子投奔前任,最终找到真爱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针尖蜜》的装帧设计上颇费功夫,书中有当红画手gua老师特绘男女主人设图,还有辛夷坞前作《应许之日》主角彩蛋客串,实现人间清醒与人间荷尔蒙的梦幻联动。
gua老师特绘人设图
爱情就像针尖取蜜,我却甘之如饴
故事里的女主角陈樨母亲是著名演员,父亲是大学教授,在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自幼锦衣玉食的她兼顾了母亲的不谙世事、公主心性,又继承了父亲的聪慧与正直,长成了一个既有颜值又有学识的美丽少女。
男主角卫嘉则父亲为人跳脱不靠谱,母亲病重耗尽积蓄最终离世,家中还有一个后天生病导致的低智的妹妹……他生性隐忍坚毅,极有责任感,本是灼灼少年,却为了扛起这一切,选择退学,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全家。
两个生活轨迹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却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相识、相爱,也有了这一生的爱恨纠葛……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又是不一样的全新阅读感受。《针尖蜜》的故事中有带点儿人间清醒的黑色幽默;雨后的青草香,少年邂逅,青春暧昧如草原如洗的天空;却也有蛰伏在每个青春期里那些关于秘密、关于成长的忽然冲鼻的对抗。
正如辛夷坞所说,“这次就想写一个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在不断选择中逐渐回归的故事。欲望有的时候就是一个心魔,它会捆住一个正常人的思想和手脚,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但在人生的某些时候,可能一个人的时候、无欲无念的时候会让你活得更清醒一些。”
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虽不像故事中那般轰轰烈烈、不顾一切,也有着细水长流、相互扶持的温暖和依赖,希望这本《针尖蜜》,可以让不断成长的我们和你们一起在陈樨和卫嘉的故事里读懂爱,也读懂漫漫人生。
辛夷坞《针尖蜜》创作采访问答
这本书的人设很有趣,明艳千金小作精女明星陈樨,和美强惨小白杨兽医卫嘉,两人背景及人设相差很大,那辛大在创作之前,是先构思的女主人设还是男主人设呢?
《针尖蜜》这本书里先出现在我脑子里的是男主角卫嘉。起因是我偶然接触到的一款香水,它的前调清苦中带凉意,中调馥郁醇厚,有烟火气,尾调温暖绵长。我觉得香水的三调很像人的一生,前调、中调和尾调分别对应着少年、成年和余生。如果把这款香水拟人化,它应该是一个好男人的味道,一个经历坎坷但内心依然温柔的人——这是卫嘉一开始浮现在我心里最模糊的轮廓。
女主陈樨在遇见卫嘉前,身边已经有一个帅到可以当场出道的发小孙见川了,那是什么原因或者在什么因素的促进下,使得她对卫嘉一见钟情了呢?
一见钟情在现实中当然是存在的,但它完全是随机事件吗?我更倾向于人对于另一半的喜好的是相对固定的,它或许存在于潜意识甚至是基因里,驱使着人们去寻找与自己契合的伴侣——这种契合可以是对自己的缺失的弥补,也可能是与自己相似的某种投影。当具备这种特质的对象出现时,本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觉、触觉,甚至是嗅觉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随之分泌多巴胺,心动的感觉由此而来。
陈樨对卫嘉一开始的心动也大抵如此。首先他必定是对陈樨具备强烈吸引力的类型,所以短暂接触就会让她产生强烈的心动。但是这种心动是浅层的,长久的羁绊还是需要机缘之下的更多交集和人格上的契合。就像书里所写的,陈樨的话只需说一半卫嘉就能懂,他们相互能领会对方的笑点,沉默时不会感到尴尬,他们都能做对方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也能把自己不愿意做却不得不为之的事放心交给对方,这就可以说是灵魂伴侣了。完美的伴侣应该具备初见时的强烈吸引力和长期相处后的灵魂契合,陈樨和卫嘉大概就是这样。
相反,孙见川对陈樨则不具备这种吸引力,哪怕他容貌出众,家境优渥,颇有文艺天赋,在旁人眼里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陈樨看来,孙见川对有的她都不缺,她渴求的另一半的特质他完全不具备,所以他不会成为她所爱慕的对象。
再来说女主陈樨,大家都说,陈樨身边就没有正常人,在这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女主的性格也是复杂多面的,她有时是嘉嘉的月亮或蜜糖,有时是把自己努力挤进卫嘉所在天地的小可怜儿,读者更是意难平于她和别人结婚,辛大当初在构思的时候,有想过把陈女士设定里的一部分描述或者性格表现删改掉或者完善吗?
如果说卫嘉是一间封闭黑暗但依然保留温暖角落的黑房子,那么陈樨更像月亮。月亮可以照进黑房子,但它也并非始终圆满。卫嘉在书中无论秉性还是人格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不同年龄阶段的陈樨却有很大的变化。她有过很灿烂的少女时期,也有暗淡破碎的成长经历,甚至也有过很长一段混乱迷茫的时光,但最终还是沉淀了下来,成为了一个更清醒圆融,懂得珍惜被爱,也敢于付出爱的人。她这样的人设注定在某个阶段是有争议的,未必被所有的人理解和喜欢,但我写这个故事也是想表达两个并不完美的人可以拥有很好的爱,也正是这份爱让他们成为了更好的人。
书中经常会有气味的描写,不管是卫嘉对于月亮的描述还是陈樨总是通过卫嘉身上的味道去分辨他去过哪里,为什么会想用这样的描述形式呢?
人们对于气味的偏好和择偶的倾向一样都是存在于基因里的东西,而嗅觉更是五感里的先行者,我们对一个人若有好感,很少会讨厌对方身上的味道,反之亦然。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对气味更为敏感,情感和人的感官密不可分,我觉得描写这样一个嗅觉灵敏的人的气味记忆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连载追更期间,很多读者对于卫嘉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讨论激烈。有的人说嘉嘉渣,但也有的人说嘉嘉的身世经历,使得他很多时候不敢主动伸手去索取,那从亲妈的角度来说,在您写过的所有男主中,卫嘉属于那种会更让人心疼的类型吗?
我不太会用“渣不渣”来判断一个人。人性里有很多幽暗细微、不为未知的角落,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许许多多的“线”在相互拉扯,即使一个广泛意义上的好人内心深处也会存在这样的拉扯。卫嘉大概是心理学上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他在原生家庭中是不被爱的,这份爱的缺失使得他打心眼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外化出来的表现则是“我根本不需要爱”。正因为如此,他在感情里没有安全感,面对选择时会显得过于谨慎——怕辜负别人,更怕自己被辜负。
卫嘉最让人心疼之处在于哪怕有过灰暗的经历和内心的缺失但他仍然长成了一个很好的人,善良聪慧,温暖而有担当。他给自己的心砌上了坚实壁垒,却也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一直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尽己所能地照顾自己身边的人。他眼冷心热,不轻易索取和允诺,但一旦拾起感情就很难放下,会全身心地为对方付出。所以书里陈樨会说,被这样的人爱着是很幸运的事。我觉得卫嘉是迄今为止我笔下的男性角色中最让人的心疼的一个。
在书里,卫嘉从小到大一直在吃苦,遇到陈樨才觉得生命中有了甜,两个人算是互相吸引互相救赎,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又波折又甜蜜的故事。那么辛大,您当初取名针尖蜜的时候,有特意计划过扎针和给糖的内容比例嘛?
一半一半吧。陈樨和卫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之间双向奔赴的爱,他们的感情里有摇摆,有低谷,但是每当一方试图抽离时,另一方会本能地牢牢抓住。所以这本书的剧情走向一直是苦甜交织,就像针尖取蜜。有时候苦痛和甜蜜是相伴而生的。
辛大在创作这篇文以及连载期间,有没有经历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最有趣的是我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思绪和行文是连贯的,但是在网上连载是日更,读者在追更时会面临情节忽然中断在某一处的问题,所以他们的阅读体验是相对“割裂”的。比如连载停顿在男女主角相互感情试探的微妙关口有读者会为他们着急,比如有些小伙伴正看到情节伤感的章节忽然没了下文会觉得被虐了……或许是因为这本书里并没有人格完美的角色,每个人物都在各自的立场做着自己当时认为正确的事,当矛盾冲突产生时,读者也因为不同的角度而代入了不同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推进,在连载的读者评论区和我的微博里会有很多关于人物的争论,大家一时都觉得“嘉嘉太渣了”,一时一边倒地骂“陈桂花不是东西”,几乎每个角色都遭遇过被批判和被心疼,我也一时是书中人的“亲妈”,一时被批“后妈”……其实这都是读者真情实感追文的体现,他们都很可爱,我很感激与他们一起走完了这个故事。这也让我想起了那句话——“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它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将的那样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