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秤砣”虽小,却能了却东北森林高铁冬季维管的诸多烦恼——白敦高铁四电设施维护将更省心、安全更可靠。
12月24日,由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承建的我国第一条森林高铁——白敦高铁(沈佳高铁白敦段)正式开通运营。当日,参加白敦高铁四电工程建设的20多名员工,作为建设者代表,兴致勃勃地乘坐头趟列车,亲身体验他们围绕寒冷地区旅游高铁建设开展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带来的别样感受。
白敦高铁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是通往我国著名旅游景区长白山的第一条高铁,也是我国第一条森林高铁。线路起自敦化市,途经安图县,止于二道白河镇,全长113.46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设长白山、永庆、敦化南、敦化(既有)4座车站,其中,长白山、永庆为新建车站。
该公司承担了白敦高铁全线包括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配套房屋等在内的所有四电工程。四电工程配套房屋建设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采用一站一景,通过彩绘、休闲凉亭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赋予四电工程配套房屋更多的山水元素、冰雪元素和农林特产元素,使白敦高铁沿线尽显“森林中的小木屋”艺术气息。
施工过程中,他们以“邢远强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根据东北山区冬季漫长、昼夜温差大、自然气候对四电设备腐蚀性大,电气化线路和四电设备维护保养难度大等特点,积极研制和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他们研发的新型地脚螺栓封帽,实现了设备地脚螺栓永久防腐、防盗和免于维护;对牵引变电所内变压器油池施工工艺进行改进后,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在冰雪天气维护保养时容易发生跌倒摔跤现象,确保检修人员人身安全。
他们通过变更通信机械室设计,采用一体化机柜,机房内线缆布局不但简洁清晰,而且便于设备日常维护;在通信机械室采用绝缘材料框架、金属骨架内芯、黄色绝缘型走线架等新材料和新工艺,整体绝缘性能更加可靠;对通信电缆井采取工厂化预制,井盖利用白钢材料一次冲压成型,既美观大方,又具有抗渗水和防积水功能。
通过对信号机械室内机柜采用加黑色外护套集成线缆,加强对线缆的保护;接地铜排安装在机柜底座上,且根据铜排用途不同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防止平时踩踏损坏及便于后期维护区分。
通过应用新型梯车作业防护装置,有效避免了施工人员冬季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应用防倾覆梯车,避免接触网作业过程中梯车出现自行移动、掉道、倾斜、倾覆侧翻等问题,保证了作业人员施工安全。
电力专业则通过应用新型电缆分层支架,对高低压电缆有效防火隔离,分层敷设增加了电缆槽有效利用;应用隧道照明用电缆集成分支器,解决防水、防潮、防凝露、长期振动虚接等质量通病,投入使用后免于维护。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设备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行BIM技术,准确规划电缆路径,使现场布线一次成型,电力专业涉及的所有线缆实现了“零交叉、零碰撞、零差错”。
别看“四新”“秤砣”小,却能了却东北森林高铁在寒冷的冬季维护管理时面临的诸多烦恼。该公司在白敦高铁四电工程施工中,大力探索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电设备使用寿命随之延长,部分四电设备免于维护,需要维护管理的四电线路和设备,维护管理起来更安全更省心的经验传开后,业内专家认为,施工单位站在铁路建设产品交付运营后,如何更好地方便用户维护管理的角度,施工期间,把科创攻关的着眼点放在千方百计延长四电设备使用寿命,通过科技攻关,最大限度地使更多的四电设备免于维护和铁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维护安全的做法难能可贵,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据三公司党委书记陈宪祖介绍,还在白敦高铁四电工程紧锣密鼓地建设期间,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和国铁集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先后6次专程前往白敦高铁施工现场总结他们的宝贵经验做法。
白敦高铁是长珲高铁的向南延伸,是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的沈阳至白河(通化至白河段)、四平至通化客运专线共同构成吉林省东南部快速客运铁路环线,通过与京哈高铁相连通,将形成东北地区通往全国各地高效、便捷的快速客运网络,对促进东北地区振兴,加速东北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这是通往著名旅游景区长白山的第一条高铁,也是吉林、长春及以北地区前往长白山的最便捷铁路运输通道,对长白山地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线路运营后,将很大程度改善长白山地区出行条件,提升出行效率,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能够极大促进长白山地区全域旅游、冰雪经济以及沿线区域经贸、文化等交流。(文/张召敏 郑传海 图/孙博文 曹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