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中铁一局电务公司洛阳地铁2号线信号项目会议室却还灯火通明。项目负责人黄杰夫坐在中间,两边是他的两员大将,项目副经理王力、总工李朗,对面还坐着刘艳辉、徐广鸿、同力等技术骨干,正一起商讨着如何才能提升室内工艺、室内线槽如何布置才能美观。
黄杰夫条理分明、思路清晰的讲述着他的意见,语重心长、缓缓道来的样子让大家都心服口服,而这些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起源都是他那一个一个朴素的愿望。
十多年前,刚毕业的黄杰夫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了电务公司,作为见习生的他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刚到项目就赶上大干,师傅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也顾不上仔细教他,而他却没有趁机跑一边去躲清闲,而是时时刻刻紧跟在师傅身后,一天,两天,三天,师傅们终究注意到了这个勤快认真的小伙。
“小黄,把工具包里的斜口钳拿过来。”
“小黄,把那根线递给我。”
“小黄……。”
凭借这样“见缝插针”式的学习,黄杰夫成长飞快,却从不曾懈怠,他白天在现场跟着老师傅学习技能,晚上回到驻地加班钻研图纸,每天盯准时机,把当天遇到的、看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及时请教,缠着师傅“开小灶”指导指导自己。正因这份锲而不舍和坚持不懈,一年的功夫,黄杰夫就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员,他对问题的“死缠烂打”和工作时的“一丝不苟”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他总说:“我的愿望就是学到真本领!”
阳广线燕子砭站开通施工,黄杰夫第一次以技术员的身份参加了天窗点作业。随着驻站联络员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天窗点给了。”在场的人员都立刻行动起来,黄杰夫带领一组成员负责电缆割接工作。只见他手下熟练的剥着电缆、压接芯线、检查对接、进行接续,很快就完成了分配的工作。叫号完成后,天窗点就剩下最后的10分钟,突然对讲机里喊了一声:“5号道岔操不到定位。”听到这个消息,和黄杰夫一组的几个小伙子一下就慌了,只有他沉着冷静,在脑海中捋了一遍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经过筛查,向对讲机里的轨旁小组喊了声:“快检查下分线盘和方向盒!”
“分线盘有电!”
“方向盒上面电压不稳!”
听到对讲机传来的回复,黄杰夫立马冲到已经接续好的电缆跟前,找到对应的5号道岔电缆,拆开后一根一根的检查,果然有根电缆没压紧,虚接了,他迅速重新进行了压接。
“故障处理了,你们重新操一下道岔。”
“5号道岔已恢复。”对讲机传来的回答让大家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天窗点施工顺利结束后,负责5号电缆接续的小李向黄杰夫表达了感谢,敬佩地说:“从前我们没大没小总叫你小黄,这次多亏有你,以后应该叫你黄工。”黄杰夫却说:“这有什么,你们也实现了我当一回师傅的愿望。”
2013年,在新建渝利铁路站后项目,黄杰夫独立承担起了项目技术工作,肩上的担子也变重了,以前是他追着别人请教问题,现在是别人追着请教他问题,而没变的是他依然认真的心态,对于大家的请教,他总是倾囊相助。
一天中午吃饭时间,作业队的小吴看到黄杰夫着急忙慌地跑过来:“黄工,今天那个方向盒的配线我还是不太懂,您给我再讲讲吧。”从工地回来的黄杰夫才刚端上饭,但更加不想错过大家想要学习的积极性,也没多说什么,直接把饭碗推到一边,找来电脑打开上面方向盒配线标准照片讲解起来:“你看这中间是主管电缆的芯线,这个要做成树立的鹅头,弯在盒子中间呈辐条状分布,外面围绕这一圈的是副管,也是要做成鹅头弯形,只不过要留有余量,呈环状沿盒子的边分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饭菜早已变得冰凉,小吴有点不好意思,黄杰夫却摆摆手,端着碗大步流星的走了。
2020年,黄杰夫担任了洛阳地铁1号线信号项目负责人,他将工艺工法的创新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愿望,不但在项目开工前期就与工程部及作业队一起商讨施工方案,并且第一时间打造出工艺样板间,邀请业主、监理、设计单位检查指导,再根据大家的建议不断改进,确定工艺标准,极大的提升了后续车站的工艺档次。
在工艺优化过程中,黄杰夫将槽道所有拐角设计到45°,避免了以前槽道拼装接口形成直角的再次钝化处理。他还大胆尝试,先根据设计图纸规划槽道铺设板块,然后向厂家提供尺寸,直接加工成品槽道,使得每个机柜的线槽都是独立生产,在安装过程中只需按照图纸有序拼装,省去了线槽切割工序,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以前室内设备安装需要3天的时间,改用拼装后仅需1天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021年,洛阳地铁2号线开工建设,工程初期,轨行区吊运电缆是重头戏,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施工,总调度室都是在晚上给点进行吊装,一个电缆盘有1至2吨重,安全风险高,每次吊装,黄杰夫都要到现场亲自盯控指挥。
晚上7点,轨道车和吊车均已到位,今天任务量是完成40盘电缆的吊装工作,黄杰夫先是仔细检查了司机的相关证件和吊装带的状况,又对施工人员再三叮嘱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吊电缆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要站在电缆盘下,一定要等缆盘快到轨道车上的时候再去旁边接。”
“安装吊装带的人一定确保带子全都扣在钩子上了,再给吊车司机信号进行吊运。”
“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轨行区的人一定要把探照灯打上,看清上方的情况……。”像这样的话,黄杰夫在现场总是翻来覆去的给大家强调。
“徐队,可以开始吊装了,准备第一盘电缆。”
“收到,第一盘电缆已装好吊装带并且检查完毕,可以开始吊装。”
随着作业队长徐广鸿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第一盘电缆缓缓升空后向着轨行区慢慢降下。这时,黄杰夫突然看到电缆盘下不远处站着作业队的小张,他赶紧大喊道:“赶快离开那里,不知道是危险区域吗?”原来,是第一次参加吊装作业的小张,盯着电缆太过于专注,不知不觉忘记了要保持的安全距离。吊运完成后,大家集合在一起,黄杰夫当场严厉批评了小张:“你可能会怪我没给你留面子,但是在安全问题上我从不讲情面,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0年到2021年,黄杰夫带领团队从洛阳地铁1号线奋战到2号线,他白天在现场“安营扎寨”,深夜回到办公室再处理其他业务,项目部总是他起的最早,睡得最晚。隧道的施工点、设备室的机柜旁、车站的运转室……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他的身影。
洛阳的牡丹花闻名全国,他的女儿总打电话喊着要来洛阳看花花,可他总是说没有时间,一来二去,一推再推。有人问他,要不要抽空去看看牡丹,陪陪孩子?“现在哪儿有那个时间,而且线路开通后会方便更多人来看牡丹,我的愿望和我女儿的到时候一起实现。”他乐呵呵的回答道。
如今,洛阳地铁2号线开通在即,线路将衔接洛阳火车站、洛阳龙门高铁站两大对外交通枢纽,并串联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等各个景点,黄杰夫带着女儿安心看牡丹的愿望总算是要实现了,不知道他的下一个愿望又是什么呢。(雷琦)
工作中的黄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