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童话世界”的咽喉工程——中铁一局四公司九绵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管理纪实

来源:东方网    2021-12-30 14:59
来源: 东方网
2021-12-30 14: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车从江油出发已经行驶了两个半小时,司机师傅说到项目部的路程才刚刚过半。车辆一直延着河谷两车道的公路蜿蜒而行,河道两岸山峦重叠,山涧枫叶红遍。

行至平武县境内,重型卡车、砼罐车来回穿梭,现场机器轰鸣,高墩林立而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这就是从绵阳通往“童话世界”九寨沟的九绵高速公路。”司机师傅向我们介绍:“九绵高速公路全长240多公里,沿途要穿过25个标段才能到我们施工的管段。”

车辆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正在修建的九绵高速雏形已现。来自城市的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初冬沉睡的大山竟是如此繁忙。

进度工期“争夺战”

中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九绵高速公路LJ8合同段地处四川省平武县与九寨沟县交界处,合同段线路全长为7.3km,其中白马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土建工程,隧道进口左、右线分别为7km(全长13km),具有高海拔、低瓦斯、高地应力等施工特点,安全风险极大。

项目负责人李关次告诉我们,他是到达现场的第一批人员,在对施工管段进行详细地考察后,他发现现场隧道洞口实际情况与设计略有出入。

“我到现场的第二天就向业主详细汇报了管段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加主动防护网、做好清危工作方案,确保雨季来临前清危工作完成。”李关次说。

2016年4月初,他再次到业主代表处找处长说明情况,代表处找了设计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项目施工,李关次详细说明了工程概况和自己的想法。经过认真研究,专家和业主认可了他的方案。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从5月起,项目部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大干120天”为主题的劳动竞赛。项目全体人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施工队伍中开展“四比一争”(即比工期、比安全、比质量、比文明施工、争效益)活动,并及时进行奖罚兑现,极大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节点工期顺利完成。

2016年4月,隧道正式进洞。

公司承建的白马隧道海拔2400米,是九绵高速公路全线最长的隧道。隧道内有碳质板岩和瓦斯,软弱围岩,地质特别复杂,受软弱围岩大变形、碳质千枚岩软岩和危岩破碎带的影响,隧道施工难度大,进度相对缓慢。

“客观问题经常扎堆出现,我们一直都在充当消防员,慢慢的也练成了马拉松运动员。”李关次这样调侃自己的团队。“项目开工至今从来没有消停过,各种问题不间断。”就在最近,隧道的软岩大变形和高地应力带来的变形塌方又开始了。因为隧道地质特别复杂,共穿越了5条断层,且F9断层与隧道主线平行达4000多米(最近处离隧道右线30米),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头变形侵线拆换,加上高地应力对隧道的影响,通常都是开挖支护几天后隧道顶部出现变形。

李关次记忆中最难熬的是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当时隧道刚掘进到1000m,受地应力影响,隧道大面积塌方了两次,处理初支变形用了整整9个月,导致进度严重滞后,工期压力巨大。

碧水蓝天“保卫战”

业界对九绵高速公路项目估算称,平均每公里造价达1.68亿元。为何九绵高速造价如此之高?不仅仅是沿线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承建的标段就地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九寨沟沿线,更濒临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园。采访过程中,生态、环保是项目员工口中的高频词汇。

“我们标段所处的位置属于Ⅰ类水源地,隧道施工废水、生活废水、固体垃圾等处理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项目党支部书记杨军介绍道,“隧道施工渗水要经过五级沉淀,隧道施工渗水和生活废水要达到零排放标准,固体垃圾要定时用垃圾车运走,项目投入200万购买一体化污水设备才解决了污水排放的问题。”

隧道刚进洞时,九寨沟县环保部门不允许爆破,因为施工地离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基地近,害怕影响大熊猫的繁衍生息。为了推进工程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项目部采用了新奥法施工工艺,并投入34米可移动仰拱栈桥、掘进机和湿喷机械手等先进设备,新设备的使用满足了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因爆破产生对围岩的扰动,打出来的隧道成洞性好,危石、松动浮石变少。

杨军告诉我们,当地县级、乡级政府每月都会组织召开生态环保、安全质量、征拆维稳、精准扶贫等方面的会议,辖区内的标段缺一不可。施工组织安排与保护生态环境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是项目一直都在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016年初,业主川高公司对白马隧道进出口两个标段先行开标,中铁一局和四川路桥中标。李关次说:“我们算的上是全线最先进场的施工单位,但我们也是四川省最后一批最低价中标的单位。最重要的是环水保要求如此之高,项目成本真是雪上加霜!”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自豪,更能感受到一丝无奈。他告诉我们,总工程师出身的他深知项目成本对于项目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可是刚开始负责一个项目,就面临着这么大的成本压力,着实难熬。

“白马隧道进口方向位于勿角乡浦南村,两山夹一沟,地势狭窄,落差极大,驻地建设就填挖20多米。”因为临建较慢,公司遭到业主通报,并约见了公司法人,李关次很自责,那段时间经常都是整晚整晚睡不着。

成本效益“攻坚战”

面对九绵项目低价中标这个“先天缺陷”,项目班子成员达成了共识:“要从过程管控中挣回来。”对于项目成本的管控说到根上就是开源和节流,只要把这两个要点控制好了,项目的管理效能就上来了。

项目对于二次经营的认识很充分。李关次介绍说,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到位后,他们就多次组织对现场进行勘测,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对技术方案、工程量清单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存在安全风险源的工程进行优化,认真研究合同条款,深入与业主代表沟通,促成多次二次经营成果。白马隧道弃渣场的排水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白马隧道进口支洞和斜井方向的弃渣,设计占地面积为155亩,弃土场位于勿角乡浦南村胡芦沟内。为了降低了汛期弃渣场的安全风险,通过变更,采用了直径5000mm的半幅钢波纹管解决了弃渣场排水的问题,确保了项目施工场地、驻地及下游浦南村上百户村民的人身安全。

项目的主要工程量除了隧道,还有一座350米长的浦南村大桥,原设计为简支结构,但浦南村大桥所处位置山势陡峭,考虑到简支结构施工安全风险高,项目经过多次与业主和设计单位沟通,最终将简支结构变更为主跨150米,边跨各88米的连续刚构。这一变更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项目成本。

项目副总工康少华介绍说,项目虽然成本管控严格,但在安全质量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绝不缩手缩脚。项目部建立了VR体验馆、三维综合安全信息平台、隧道安全体验馆,将安全教育、技术交底、质量样板和绿色施工融为一体,激发了施工人员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加强了工人对安全事故的认识,确保了施工管理有序推进。

安全体验馆

“我们严格按照标准配备管理人员,不论是班子成员还是‘五部两室’,从来不多配一人。”李关次分析说:这样一方面能减少管理费用,项目现在有47名管理人员,如果再多配5人也说得过去。但是,5年下来,这5名管理人员就要产生接近500万元的管理费用,省下来了就是项目的净利润。再说了,现在项目年轻人比较多,真心希望大家能在多岗位锻炼,得到快速提升。

品牌信誉“持久战”

九绵高速全长244公里,其中九寨沟境内55公里,8个标段。在九寨沟县,提起中铁一局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由于九寨沟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高、地质松散破碎等实际,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泥石流灾害,导致山体滑坡、房屋被埋、河道交通堵塞。为了监测施工对山体的影响、防范自然灾害,项目部将3D建模技术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利用航拍画面,对项目部周围山体进行了建模,定期对山体沉降情况进行观察。

  信息化建设

这些“高科技”装备,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也为当地政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九绵高速共33个标段,公司施工的管线是全线的控制性土建工程,是全线生态最脆弱、环保要求最高的一段,同时也是全线唯 一一批最低价中标的标段。但项目在绵九公司历次的综合考核中始终保持前列,已连续三年信用评价位列第一,保持在A类。

“中铁一局在四川高速公路市场的口碑和信誉是前辈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我们要蹄疾步稳地走下去。”李关次说这是全体人员决心干好项目的初衷。简短的总结,深沉而有力量,他眼神里透出的果敢和坚毅,让我们对这个团队信心十足。

通往“童话世界”的咽喉工程——白马隧道鏖战正酣。(文/图 陈敬浩 黄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