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网友追更中科院跨年科学演讲背后,知识内容为何受欢迎?

来源:东方网    2021-12-31 15:06
来源: 东方网
2021-12-31 15: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近年末,各平台相继推出跨年演讲。在各种不同主题的年末分享中,“中科院2022年跨年科学演讲”受到关注,被网友誉为“可能是知识含量最高的跨年演讲”。

事实上,此前中科院已连续两年举办跨年演讲活动。与前两年不同的是,这一次跨年科学演讲选择了与抖音跨界合作。

在12月29日晚上的首场直播中,中科院院士武向平讲解了宇宙大爆炸的奥秘,并分享了自己对于“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的理解和思考。蔡韬、关义新、张伟等三位科学家介绍了过去一年中科院最重要的创新成果。

武向平院士介绍说,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中发现,远处的星星正远离地球而去,而且去得越远跑得越快。由此,科学家们判断,宇宙正处于膨胀中,并据此发展出宇宙大爆炸理论。演讲过程中,他结合生活日常,解释了宇宙大爆炸的实验证据。武向平院士提到,老式电视机在不断调台后,会出现满屏雪花,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电子元件的干扰,无法消除的部分则是宇宙大爆炸留下的噪音。上世纪60年代,美国两位科学家曾对卫星通讯系统进行改造,最终发现不管如何消除干扰,还是会收到微弱的来自宇宙的噪音。后来这一现象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这两位科学家也凭借这个重大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虽然演讲主题十分硬核,但得益于科学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依然吸引了超40万人次观看、讨论。刚刚结束的第二场直播观看人次更是接近90万,评论区里不少网友都表示已经预约了第三场直播,正式开始“追更”模式。

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变得“接地气”、听得懂,是中科院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方向,也是这次直播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2018年,中科院物理所作为第一批科普创作者正式入驻抖音,截至目前粉丝数已突破200万,是名副其实的“科普界网红”。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形式,普通用户有了和科学家近距离沟通、学习的机会,自然而然地就激发起大家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

日前,中国传媒大学王四新教授就曾在文章中提到,固有思维之中,知识获取大多都是有着一定空间、师生面对面教授的场景,教与学存在边界的同时,知识也存在边界。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获取方式也愈趋多元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练字大到考学,这些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能通过直接有趣的短视频分享出来,重塑知识获取新途径。”与此同时,借助新的传播形式,知识超越时空限制以一种更全面的视听感受进行传播,专业内容创作者与用户线上线下联动,更形成了一种教与学的新场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