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把脉2022年A股 结构性行情料延续

继2019年、2020年出现翻倍基后,2021年再现翻倍基,这是首次连续三个年度均现翻倍基,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展望2022年,公募人士普遍认为,A股市场出现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有望延续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关注稳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

公募把脉2022年A股 结构性行情料延续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2-01-04 0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继2019年、2020年出现翻倍基后,2021年再现翻倍基,这是首次连续三个年度均现翻倍基,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展望2022年,公募人士普遍认为,A股市场出现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有望延续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关注稳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

2021年出现三只翻倍基

主动权益类基金2021年赚钱效应明显,表现最好的是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净值增长率达119.42%;同样是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新经济A收益率为109.36%,位居第二。另外,实现翻倍的还有肖肖和陈金伟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A,收益率为100.52%。

整体来看,2021年,全市场5683只(A/C类合并计算)主动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19%。其中,有3707只基金获正回报,占比超65%。

除了上述三只翻倍基,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大成国企改革全年收益率达94.76%;广发多因子、大成新锐产业、大成睿景A、华夏行业景气、交银趋势优先A、长城行业轮动A收益率均超80%。

此外,金鹰民族新兴、信诚新兴产业A、平安策略先锋、平安转型创新A、华安动态灵活配置A以及信达澳银周期动力等收益率均超70%。

2022年风险与机会并存

展望2022年,公募基金对我国经济增速表达了乐观态度,认为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祝青表示,从内需的角度来看,制造业投资的高速增长反映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能,这一指标在2022年将继续展现韧性,对我国经济形成支撑。从外需角度来看,我国出口份额以及出口增速将持续超预期。

对于2022年A股市场走势,公募人士普遍认为市场出现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或延续结构性行情。

大成基金基金经理韩创表示,2022年仍然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一年,公募基金业绩或进一步分化。2022年出现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一些2021年涨幅很大的高景气赛道可能存在交易过度拥挤、竞争格局恶化、渗透率提升速度放缓等风险。

南方基金对于2022年的市场走势持相似看法,认为A股将小幅震荡上行。2022年,社融增速或趋于反弹,对A股形成支撑。但在房地产政策难以全面放松的背景下,社融增速将是温和复苏,难以支撑股市大幅上涨。

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翟宇航表示,2022年市场逻辑或转向稳增长带来的结构性行情。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复苏带来一轮结构性行情。在不同复苏周期之中,与修复产生共振的行业都会呈现出共同的景气特征。

“然而,这一轮全球不平衡的复苏或渐入尾声。”翟宇航表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呈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状态。与此同时,国外经济复苏周期晚于我国,但其增长动能也已经放缓。在这一背景下,之前的复苏逻辑逐渐转弱,主线逻辑将变成稳增长所带来景气结构的变化。

关注稳增长主线

在结构性行情延续的背景之下,华夏基金表示,2022年将关注五类投资机会:一是兼顾调结构与稳增长的新能源电力投资带动的产业链机会;二是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军工行业机会;三是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国企领域投资机会;四是受益于共同富裕主线的大众消费机会;五是受益于商品价格下行的制造业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表示,2022年关注受益于上游成本下降、下游需求恢复的行业,比如白电、大宗消费品、汽车零部件。同时,将关注过去一年被错杀的具有长期“护城河”的科技细分龙头,包括港股和A股TMT行业中的计算机、云计算、互联网公司。此外,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消费行业具有比较大的潜力。

对于近期关注度较高的消费板块,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表示,对该板块2022年的走势表示乐观。他提到,2022年消费行业的贝塔可能来自必选消费,而非前几年火热的可选消费,食品和农业相比于白酒、家电更有机会。2022年消费行业的机会可能不是聚焦在白马龙头,而是更侧重在中小市值的成长股。“研究发现,预计2022年二季度开始,许多中小市值的食品公司或出现业绩爆发式增长,远超市场目前预期。”吴越表示。

此外,万家基金表示,目前港股处于底部“黄金坑”,互联网科技等景气赛道的投资机会正在吸引资金布局。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刘宏达认为,在2022年的港股市场中,科技互联网、消费、生物医药和地产产业链都有较大机会。

(李惠敏 葛瑶)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