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天花板”显现 千亿规模“魔咒”待破

日前,千亿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就其业绩大幅回撤向投资者致歉。除了幻方之外,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头部量化私募都出现了业绩回撤。量化资深人士李明(化名)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任何量化策略容量都有其上限,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

量化私募“天花板”显现 千亿规模“魔咒”待破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2-01-04 0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千亿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就其业绩大幅回撤向投资者致歉。一直以来,规模与业绩的矛盾都是投资领域的焦点,在量化私募表现亮眼的2021年,仍有不少量化私募主动宣布“封盘”。量化私募纷纷在千亿规模附近“折戟”,也引发了市场对于管理规模“天花板”的讨论。业内人士认为,任何量化策略容量都有其上限,管理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不过仍需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天花板”问题,随着头部量化公司纷纷加强对于人才、数据、技术、基本面研究的投入和布局,管理规模的突破仍可期待。

业绩回撤

2021年12月27日,幻方量化一位公司高管因业绩回撤在朋友圈致歉投资人。12月28日晚,幻方量化发布《关于幻方近期业绩的说明》表示,最近幻方业绩回撤达到历史最大值,对此深感愧疚。幻方量化表示,2021年幻方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依然为正,但相对指数涨幅来说,这个收益是不及格的。另外,部分客户尤其是对冲客户遭受了浮亏,对此,幻方感到非常抱歉。

截至去年12月27日收盘,2021年以来中证500指数上涨14.22%,中证1000指数上涨17.00%。而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幻方的中证500指数产品2021年以来截至12月24日的收益率在12%左右,中证1000指数产品收益率在16%左右。此外,幻方2021年成立的部分新产品,目前仍处在亏损中。

除了幻方之外,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头部量化私募都出现了业绩回撤。

一位头部量化私募人士陈磊(化名)称,2021年下半年来的两次大幅回撤原因主要是成交量和市场风格变化引起的。他表示,9月以来,量化市场出现了两个阶段的业绩回撤。9月中旬,短期风格急剧变化导致超额回撤,这在历史上每年都会发生,这种情况也是在量化模型的预期之中。11月初,前期跌幅较大、业绩不错的权重股出现大跌,这背后是资金面带来的短期脉冲影响。从中期来看,经过这两轮的风险释放,新一轮的行情有很大想象空间。

规模与业绩的矛盾

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以来规模大幅扩张是幻方业绩滑落的主因。

一直以来,规模与业绩的矛盾都是投资领域关注的焦点,量化私募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在这样的规模下,部分头部量化私募的策略、算法已经跑不动了,更别提还要有8%至10%的收益率。量化策略很容易发生趋同。”陈磊表示。

“未来超额收益将被摊薄。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参与者都应有这样的预期,超额收益一定是下行的。尤其是在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银行理财资金进入市场。”某量化人士称,从分析超额收益角度来看,目前美国量化行业的超额收益率区间是3%-5%,国内量化超额收益率远超该区间。但长期而言,国内量化的超额收益率肯定会逐步摊薄。

陈磊表示,量化策略的规模容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交易品种本身的容量,可选的投资标的越多,流动性越好,容量越大;二是策略的研究水平和技术的运用能力,积累越久,容量会逐渐增加;三是投资者对于策略的理解和预期,客户的理解越少,预期越高,风险承受能力越弱,机构可以稳定留存的规模越小。

“市场对于量化产品更多关注的还是过往业绩,对量化私募竞争力的理解并不充分。因此,量化机构对规模募集都有一定的保留。”陈磊表示,也正因如此,在量化私募表现亮眼的2021年,仍有不少量化私募宣布“封盘”。

千亿规模或未见顶

无独有偶,2021年3月,彼时市场传闻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明汯投资,也曾因净值大幅回撤公开致歉。两家量化私募先后在千亿规模时“折戟”,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单一量化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天花板”的讨论。千亿规模是否已见顶?

量化资深人士李明(化名)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任何量化策略容量都有其上限,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而一旦纯超额收益的策略无法覆盖全部份额,量化私募管理人为弥补收益普遍会选择被动的风格暴露。纯超额收益的量化策略需要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成本代价很高。但风格暴露的成本较低,在合适的市场风格下,业绩表现十分突出。但市场风格一旦变化,风格暴露的机构会面临较大的回撤风险。

不过,另一位量化私募人士认为,管理规模上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结果,几年前大家也不会想到一家量化私募的规模能这么快突破千亿元。规模上限还是要看私募管理人自身的能力,以及与市场环境的配合。随着头部机构在研发上的努力突破,未来出现千亿元以上规模的机构也并非不可能。

陈磊表示,未来量化行业的规模增长将会趋缓趋稳,驱动量化规模增长的因素将转向内部投研能力积累,从当前头部量化私募纷纷加强对于人才、数据、技术、基本面研究的投入和布局,可以清晰地看出趋势。得益于AI、大数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和普惠性应用,美国量化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泛量化(基于数据和技术赋能研究)的投资规模,整个资管行业的比重在过去10年有着巨大的提升,当前全球管理规模最大的资管机构大多都直接使用或部分采用量化投资策略。随着A股市场不断发展和中国在AI技术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由新技术驱动的投资模式未来的规模增长预计还有较大的空间。

(李惠敏 王宇露)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