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金融元宇宙 银行业服务形态料生变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百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布局元宇宙,其中百信银行已推出NFT数字藏品。2021年11月,百信银行推出“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塑造了富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虚拟IP,该藏品也是银行业首个NFT数字藏品。

抢滩金融元宇宙 银行业服务形态料生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2-01-17 07:2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2-01-17 07: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元宇宙正吸引着银行的目光。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浙商银行、江苏银行、百信银行等商业银行布局元宇宙,其中百信银行已推出NFT数字藏品。

分析人士认为,元宇宙未来或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使得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产品服务方式乃至银行形态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目前业内对元宇宙还缺乏清晰认识,建议厘清元宇宙概念,提高金融科技能力。

多家银行积极布局

1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公布首批成员接纳名单,浙商银行位列其中。

江苏银行、百信银行在元宇宙方面也有探索。江苏银行日前表示,该行基于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数字化金融底层逻辑的研判,结合自身优势,开始积极布局金融元宇宙,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体验。

据介绍,自2014年开始,江苏银行就开始推动数字化转型,逐步探索并落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随着人机对话、金融大脑、多模态身份识别、客户画像、数字员工、增强现实等金融科技产品不断积淀和完善,该行已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金融元宇宙基础底座和技术保障。

2021年11月,百信银行推出“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塑造了富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虚拟IP,该藏品也是银行业首个NFT数字藏品。

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陈龙强表示,发行数字藏品是百信银行迎接元宇宙的一次尝试,随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产品服务方式乃至银行形态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AI数字人、沉浸式体验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产是百信银行最关注的三个方向。

想象空间大

在深圳银保监局刘阳看来,我国银行业对元宇宙已有积极探索。一是服务元宇宙概念相关产业及企业;二是基于AR/VR技术进行贵金属销售;三是建设VR营业厅。

以贵金属销售为例,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就运用了3D虚拟展示、感知交互等技术,将实时形成的虚拟贵金属,通过移动终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360度呈现于客户眼前。同时,支持多维度查看产品细节、虚拟试戴试摆放、在线支付购买、分享朋友圈等全流程操作。

未来元宇宙还可能改变银行业的服务形态。刘阳表示,未来银行客户更可能沉浸于元宇宙线上应用,银行应顺应产业数字化和元宇宙的方向去做场景金融延伸,或能连接更广泛的客群。

元宇宙和银行业务如何结合,也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元宇宙里,根据客户的需求,在金融监管和银行管理规定下,产品经理可以通过手势拖拽进行现场全流程的数字化产品制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扬认为,元宇宙未来可能从无感体验金融产品、沉浸式的金融客户陪伴、金融产品实时创造等方面改变银行业务。

机遇与挑战并存

元宇宙对银行业也有诸多挑战。刘阳表示,首先,元宇宙概念起源于海外且尚无成熟的应用模式,其技术和应用路径比较复杂。其次,基于VR设备的接口与三维交互方式,将带来新的金融身份认证、反洗钱和信息安全挑战,目前暂无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指引可供参考。此外,未来虚拟银行网点、虚拟客户经理等新技术将走向应用,如何更好地将服务嵌入场景是银行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元宇宙还处于概念阶段,未来商业银行业务如何和元宇宙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智能,使用户得到“沉浸式体验”,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至于当前业内流行的智能机器人,自家银行此前也有探索,但已被叫停。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对元宇宙给予关注具有一定必要性,但当前元宇宙尚未有明确定义,相关技术进展和商业模式也并不成熟,银行业如何参与其中还在探索之中。当前银行业更应当关注前沿技术的研发,从理念、组织、业务、技术、数据、合作六大层面深化数字化能力,结合客户需求推出针对性产品和服务。

刘阳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元宇宙的研究,出台元宇宙金融业务发展标准和安全规范,为银行机构在元宇宙领域开展业务提供监管依据和指引。

(王方圆)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