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震荡不止、热点轮转频繁,投资难度明显加大,面对这样的局面,被誉为A股行情“晴雨表”的沪深300指数表现如何?此外,备受投资者关注的红利指数究竟是什么?又具备哪些优势?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在《一起滚雪球——ETF投资30问》栏目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柳军拥有超过12年的ETF管理经验,现任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并担任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等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据悉,《一起滚雪球——ETF投资30问》是一档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教育基地、中国基金报、雪球联合推出的关于ETF投资的投资者教育系列短视频栏目。栏目将通过上交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各大基金公司指数基金相关负责人对于ETF从基础概念到行业主题的全方位分享,以简短生动的讲述方式,在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快速为广大投资者梳理出一条ETF投资的清晰路径,旨在有效帮助投资者解决不了解、不会选、拿不住的投资痛点,建立起对于ETF投资的基础认知。
沪深300指数的投资价值几何?
柳军:从定位角度而言,沪深300指数相当于美国的标普500指数。作为整个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境外投资者要投资A股,最先要了解的就是沪深300指数。沪深300指数大概能够覆盖整个A股55%-60%的市值,以及70%的营收和80%的利润。
发布于2005年,沪深300指数曾在2015年达到阶段高点,并在2019年到2020年资金拥抱核心资产的大环境下有比较好的表现。从过去的10多年来看,沪深3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在12%左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水平。
另外一点,大家对于A股的大盘指数还有一个偏见,感觉它的行业可能会比较陈旧。但如果我们去对比沪深300指数现在的行业和10年前的行业,其实也会发现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2006年到2007年也有一波牛市的行情,当时谈的比较多的就是“五朵金花”——钢铁、煤炭、电力、汽车和银行。那几年主要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沪深300指数当中这些行业的占比相对来说会比较高。
随后,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不断地转型,我们提出要消费升级,所以在过去的10年当中,消费、医药和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占比在沪深300指数中大大提升。
下一个10年,中国经济可能以科技为主导,我们相信在沪深300指数当中科技股相关行业的占比,将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其实沪深300指数到2020年年底,整个的估值是在一倍标准差向上的水平,也就是说达到了区间比较上沿的位置,人们可能就会关注起它和中证500之间性价比对比的问题,尤其在2020年年底、2021年一季度核心资产交易相对拥挤的时候,市场发生了一定的风格切换,有一部分资金会去选择过去两年相对没有怎么涨或者处于估值向下偏离的指数,比如说中证500。
在风格切换的过程当中,资金的这种转移可能会造成大家在卖一些过去交易比较拥挤的标的,这也是2021年沪深300指数相对来说走势比较弱的一个原因。沪深300指数是最能反映中国经济的一个代表性的指数,如果中国经济能够走出新一轮的上涨行情,沪深300指数从长期来看还是有比较大的配置价值。
一个适用于大多数投资者的策略就是核心+卫星。卫星的选择主要是基于我们的交易需求,明确我们是偏好波动较高的板块还是风险较低的、所谓高分红的板块。而对于核心来讲,我认为沪深300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什么是红利指数、有何优势?
柳军:红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股息,也就是股票分给你的股利。作为Smart Beta ETF,投资者对红利ETF的接受度在过去几年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特别是最近一两年。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就是顺周期,特别是在2021年这种市场环境下,反应得更为显著。在2021年,做股票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市场风格变化非常快,但是红利指数还是有比较优异的表现。
股价会不会涨主要是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上市公司的盈利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有一个是市场的估值是上升还是下降。
其中,估值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市场的流动性。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央行还是在对冲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包括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相对来说,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宽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0年很多指数都涨了,而大家赚的其实就是估值上涨的钱。也就是说在两个因子当中,2020年是估值占了上风。
但是转到2021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回归正常,再加上海外市场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缩,所以大家对于今年股票市场的估值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的信心,或者说估值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其实2021年一定是盈利的确定性更高,以及估值的不确定性更高,所以对于资金来讲,一定是在不确定性当中去寻找确定性比较高的标的。
我们可以看到红利指数的行业分布主要是在煤炭、钢铁、交运、银行和地产,整体而言都是顺周期的板块,盈利这一端相对来说会有比较大幅的上升。即使是在2021年估值端不提升的情况下,赚盈利的钱也可以得到比较可观的收益。且红利本身的估值从2021年年初来看,也就在六七倍左右的水平,即使2021年估值收缩,对于红利这一类低估值板块来说,下行的风险可能也是相对较小。
另外还有出于长期因素的考量。中国经济以前都是两位数或8%以上的增速,但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和改革步入深水区,未来5%-6%的增速可能会成为常态。因此我们大概率会遇到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可能有一部分资金会转而去到股票市场,选择一些股息率比较高的标的。而上证红利指数过去几年的股息率基本上稳定在4.5%-5%左右的水平,对比目前收益率只有2.8%的10年期国债,作为长期投资的标的,收益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观的。
Smart Beta用学术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因子投资。因子投资分很多类,红利是其中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还有价值、成长、低波、质量等。所谓的Smart Beta,其实就是把一些主动基金经理选股的投资逻辑用被动的方式、或者说用因子的方式来解释,从而构建出指数。当然了,在不同的时间窗口,因子的有效性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过去的两年(2019、2020),价值因子可能就是比较有效的因子,而这也可以解释,作为价值因子的一员,红利因子近期较为突出的市场表现。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内容属于该基金经理的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也不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