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曾亲眼所见,你或许很难想象,演绎出如此美妙乐曲的竟是一群残疾人。
在民乐领域,山水民乐艺术团超然而独特。这是国内唯 一一家由残障人士组成的民族器乐和声乐专职艺术团。曾经,一首改编版西游记主题曲《云宫迅音》让他们走红了国乐大典。
他们还曾参与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众多大型活动,核心成员参加2008年残奥会开幕演出,并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人物。
但乐团的发展一直都不容易,一路发展的十几年间,不断有人离开,又有人加入。在疫情期间,乐团一度因接不到线下演出濒临集体失业。
但如今,他们转型直播,不但实现了“再就业”,通过直播打赏保障了生活来源,还获得了更多关注。
雪将北京西六环外一片平房隐藏在冬日晨雾中。若没有门上挂着的牌子,没有音乐声阵阵传来,很难发现这里藏着山水乐团。八名“80后”、“90后”的专职演员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日常吃住、生活、表演都在这个院内。还有六名兼职演员常来参与排练,其中有的是志愿者,有的同为残障人士。
屏幕之外,66万名粉丝已经在抖音上点了关注,坐等晚八点直播。网友们还根据个人特点,给每个专职演员起了昵称。
业务团长仲辉乐能吹竹笛和唢呐,被网友称为“能吹哥”。他曾经的专业是推拿按摩,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的竹笛教师,自己也创作音乐。
乐团专职的八人中有两对夫妻,仲辉乐与弹古筝的“嫦娥”陈孟静是一对,两人常在自己的直播间里丝竹相和。“嫦娥”的名字来自《云宫迅音》,既然乐团是云宫,网友们便看出了嫦娥。乐团另一位女乐手,弹中阮的张倩,也因此成了“中阮玉兔”。
“左手二胡”王钊喜欢跟陌生主播连线,比试音乐技巧。由于先天左手残疾,他用右手按弦,用橡皮筋将琴弓套在左手上,还获得了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反拉二胡第一人”。
天长日久,团员们干脆拿这些昵称做网名,开起抖音账号。
上午八 九点,住在小院里的人们陆续起来了。敲鼓的“鼓哥”朱忠林负责做饭,其他人打扫屋子、收拾卫生。山水乐团属于民办非营利组织,虽然生活与工作都在一个院子里,但大家到点“上班”的劲头不输任何单位,乐团也照样给团员们发工资。
收拾停当、吃了饭,下午是乐团排练时间。十多年来,团员们每天要练六到八小时。仲辉乐会编曲,网友点了什么新歌,他就用一两天时间改编成民乐,用打谱软件打出来。谱子给到团员们,合练一下午,一首新曲目就登上了下次直播的演奏列表。
山水乐团没有指挥,一是专业指挥太贵,二是为了照顾队里几位盲人。团员们共同生活十余年,吃住都在一起,由此产生的默契让他们心底的节拍彼此呼应。在开奏前,山水乐团很少喊“一二三四”,仲辉乐深吸一口气,大家就知道什么时候起奏、以什么节奏开始。
晚八点,直播开始。乐团每隔两三天就会直播一次,去年全年在抖音直播超过180场,几乎每场都有数万观众。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直到演员们起身谢幕,评论中有人才发现他们是残障人士。
一条视频下面,有网友问:“天啊,好像都是残疾人,是我看错了吗?演奏得挺好的!”
下面有人回复:“身残志坚的人。”
让镜头中只有音乐,让观众享受旋律——执行团长“二秋哥”刘继东觉得这样挺好。他是队内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音乐专业科班出身。在他看来,传承民乐文化所需的专业性比任何身份都更重要。
音乐也的确俘获了网友们。十点下播之后,面对意犹未尽的观众,乐手们回到自己房中,大多继续用自己的账号分头直播,直到午夜。
似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再来一遍!”
演奏冰墩墩的那晚,这句话迅速的刷了屏。
民乐版“我只是想要一个冰墩墩”能在直播间返场三次,是山水乐团的成员们怎么也没想到的。一个星期之前,他们在抖音上发现了这首“神曲”,很快改编成民乐,让笛子奏出欢脱俏皮的旋律,用弦乐搭配和声。
曲子很短,一分钟能奏三遍,但网友们似乎总也听不够。
如今,他们的抖音号至今已收获了570余万赞,改编曲目《千年等一回》在抖音获赞超过90万。
2021年,乐团集体直播超过180场,场次比往年线下演出还多。更重要的是直播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此外,每位团员还用自己的抖音号分别开播,各自实现月入过万。2021年夏季,乐团扛过财政危机重新走上正轨,每个人也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乐团的盲人小哥“龙啸天”杨外外于2019年出国,临走前抱着他,唱了半首许巍的《旅行》,歌声宛如光从他身上发出来。这一幕被拍成视频,在抖音上火了。
“这个世界很脏,不看也罢。”一个网友在视频下面评论道。
有人回复:“世界很美,不信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