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GIS平台自主可控优势凸显

来源: 东方网
2022-03-04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看似遥不可及的地理信息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行看导航、跑步计轨迹、旅游拍照打卡……随着地理信息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融合,手机定位、网络导航等地理信息服务功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维护地理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掌握维护地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

地理信息产业是集测量技术、空间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高新前沿技术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也会成为一句空话。GIS基础软件由于研发专业性强、难度高,一直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打造国产化的GIS平台,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正是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

关键核心技术从哪里来?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197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率先提出开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建议。80年代中期以后,众多院校和科研院所在GIS 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GIS 技术和产品的迅速发展。1987 年,北京大学遥感所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基于栅格数据处理的GIS 基础软件PURSIS,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信才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套基于矢量数据处理的GIS基础软件MapCAD。随后,MapGIS、SuperMap、CityStar、GeoStar、APSIS、WinGIS等国产GIS平台纷纷涌现。2001 年863 计划启动“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科研项目,择优企业进行支持,也造就了之后二十年包括MapGIS在内的国产GIS 软件的飞速发展。到今天,国产GIS平台软件紧跟IT技术发展趋势,在云GIS、三维GIS、大数据、BIM、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室内GIS 、人工智能等技术上已经开始了实践和应用,众多传统行业也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焕发新力量,国产GIS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早前,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吴信才教授就呼吁,国家与地方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要纳入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体系之中,在国家信息安全的统一框架之内进行建设,切实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而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的当下,地理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实现地理信息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更为迫切!

民族GIS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

在地理信息系统自主创新的历史进程中,中地数码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这家民族GIS软件企业发展三十年来,初心不改,始终坚守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化GIS平台,以自主核心技术的创新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近年来,中地数码保持着将每年40%的营业收入投入到GIS平台产品的研发当中,这在科技创新型企业当中也是相当罕见的,而据中地数码董事长吴亮教授在2022年战略发布媒体沟通会上介绍,2022年中地数码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层面的投入,扩大这一比例到接近50%。

2021年MapGIS 10.5 Pro推出,其基于统一的跨平台内核,实现了全国产化体系架构和X86系统架构的“双轮驱动”,构建了全国产化GIS平台和全空间智能GIS平台两大自主可控产品,为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再添保障。“我们将推出新一代空间信息底座”,据吴亮教授透露,2022年中地数码将进一步加强信创“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全国产化GIS技术体系,打造更为强劲的GIS“中国芯”,同时从全空间、大数据、智能GIS等技术方向持续创新,并将着力推广国产GIS相关标准,基于全空间三维模型服务标准(M3D),联合倾斜摄影、BIM等数据厂商,构建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生态。

“国家地理信息的安全还需要做到产业生态的自主可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当携手并肩,资源整合,共同发力。”国家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地数码集团联合创始人刘永教授从产业全局的角度提出了见解。据了解,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龙芯中科、统信软件、达梦数据库、烽火信息集成、中地数码、安天信息等七家国家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于2020年发起组建了GIS产业联盟地理空间信创产业生态专业委员会,旨在促进地理空间信创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地理空间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

在“数字中国”和“新基建”建设的浪潮中,国家信息化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维护地理信息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理信息系统,将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构筑起坚实可靠的时空信息底座,支撑数字经济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