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为本 科技助力 平安信托积极打造信托特色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之路

来源:东方网    2022-03-14 14:14
来源: 东方网
2022-03-14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是“信托文化确立年”,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受托文化,回归信托本源,平安信托积极响应深圳银保监局、深圳人行、深圳银促会等监管机构号召,结合防疫要求,于近期正式启动2022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系列活动,通过内外联动,全线上化形式,推出一系列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教育宣传举措,构建和谐健康公平的金融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开启“护航行动”,夯实受托责任打造受托文化

3月,平安信托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周主题,在公司内部推出“护航行动”,旨在夯实受托责任,宣导“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受托文化。

本次活动,平安信托围绕“募投管退”四大专业场景,面向公司全体员工推出一系列专项行动,具体通过“以案释法”、“走出去、沉下去”系列宣导、合规专员定期培训、“募投管退”专题文章、“大咖来了”等特别活动,打造尽职尽责,专业合规诚信的受托形象,全面提升信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切实保障金融产品源头不出差错,促进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打造“数字消保”,三大权益体系完善守护流程

面对信托产品周期长的典型特点,如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档”尤为重要。平安信托投入大量科技资源搭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线上化机制,积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核环节系统化、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预警智能化、消费者投诉管理智能化等三大数字化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持续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式,为客户提供更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核环节系统化,即根据产品设计运营流程,分别在产品引入、项目审查、监管报备、产品销售、封账成立、项目管理、存续清算等七大环节引入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核流程,对面向消费者提供的、可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业务规则、收费定价、协议条款、宣传文本等进行评估审查,明确审查范围、内容、要点、角色,并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提示,从而最大限度杜绝误导销售等违规现象出现,确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预警智能化,则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预警管理水平。比如当某个投资项目触发风险,其对应的产品、客户、客户分布情况均可在公司内部全面展示,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产品风险,一面做好项目风险处置工作尽可能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一面为妥善处理潜在的客户投诉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消费者投诉管理智能化,包括客户咨询投诉过程的线上化管理,将客户咨询投诉由人工追踪改成系统提醒,投诉流程闭环管理,从而驱动各部门更高效妥善地做好投诉处理工作。

创新金融宣教,共促消费公平共享数字金融

“3.15”期间,平安信托积极响应监管“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及“权利 责任 风险”等主题宣传要求,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方式,结合公司客群及业务特点,深化重点人群宣传教育,聚焦“一老一少”,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

公司积极创新金融宣教形式,通过策划小明小白讲信托315专题系列线上科普课堂、专题访谈等,向广大消费者揭示疫情下所涌现的新型金融诈骗案例;分析资管新规后,金融消费者所面临的新问题,引导老年消费者“不乱投”,年轻消费者“不乱贷”等;同时,推出315主题表情包,将金融消费者的八大权益知识融入其中,寓教于乐,提升金融宣教效果。此外,平安信托结合深圳金融明白人平台,通过小明小白金融形象代言人,策划制作信托业首部系列投资者教育漫画——《小明小白讲信托》,以诙谐幽默的手段科普信托知识,有效提升金融宣教效果。

未来,平安信托将进一步夯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不断提升数字金融能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努力为广大客户创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