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成功举行!

来源:东方网    2022-03-15 14:43
来源: 东方网
2022-03-15 14: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

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倡议书

上下五千年,这里是华夏文明之根源;纵横八万里,这里乃炎黄子孙之故园!

这里是新密。《山海经》记载,远古时期,浮戏山“有木焉,叶状如樗(chu)而赤实,名曰亢(kng)木,食之不蛊(gu)”。浮戏山中,人文始祖伏羲创八卦,结文字,起姓氏,名万物,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轩辕丘上,人文初祖黄帝亲自种下建木,“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华夏之母嫘祖种桑养蚕,抽丝制衣,织就了礼仪之邦最美的“华”裳!中医始祖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与黄帝合创岐黄之术;岐伯养老湾,自古即是人寿年丰之地闻名遐迩!

这里是新密。展开《诗经》的画卷,溱洧河畔《郑风》汤汤,美好的爱情源远流长。山有扶苏、乔松、木槿,清风拂过,它们吟诵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园有树杞、树桑、树檀,星汉灿烂,它们见证了“与子偕老,莫不静好”。

这里是新密:人文始祖,炎黄故土,康养圣地,精神家园!

阳春三月,我们向全球华人倡议发起新密伏羲山“植树寻根、绿色问祖”大型公益活动!扎根伏羲之皇天厚土,浸润溱洧之钟灵毓秀,开枝散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福载万年!

来吧,带着孩子在这里栽下一棵栋梁树,让它的根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紧紧相连!

来吧,带着父母在这里栽下一棵长青树,让它的枝干泽被伏羲山的明月甘泉福寿延年!

来吧,带着爱人在这里栽下一棵合欢树,让它的繁花沐浴三月的阳光雨露灼灼其华!

来吧,带着员工在这里栽下一棵成长树,让它的绿叶插上梦想起飞的翅膀,郁郁苍苍!

来吧,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小朋友们,伏羲山欢迎您,让我们带着赤子之心来这里栽下一棵希望树,我们一起陪他长大,陪他扎根,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祈复兴!

今日(3月12日)上午,由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主办的“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于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拉开帷幕。

新密市政协主 席王鲁明、新密市人大副主任卢长水、新密市政协副主 席李松涛、新密市慈善总会会长王玉枝、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王伟峰、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院长徐洪波等多位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植树寻根绿色问祖

“上下五千年,这里是华夏文明之根源;纵横八万里,这里乃炎黄子孙之故园!”

随着朗朗童声响起,十四位中小学生身着校服,齐声朗诵“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倡议书,开启栽种春天的希望之路。

学生们齐声朗诵“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倡议书

新密市政协主 席王鲁明宣布植树活动正式启动。

新密市政协主 席王鲁明宣布“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2022年伏羲山大型公益植树活动正式启动

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王伟峰在活动致辞中表示:自古以来,伏羲山就是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之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传承弘扬伏羲文化,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伏羲山优良的自然生态,让绿水青山变成伏羲山最大资源优势、最美生态底色。

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王伟峰为活动致辞

一树新绿,无限真情

栽下一棵新绿,奉献一片真情,播种一份爱心。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据了解,本次公益植树活动中所有的“爱心树”均由新密市慈善总会、郑州世鑫建筑有限公司、河南伏羲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爱心企业捐赠,充分彰显了伏羲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和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凝聚力。

此次活动设有伏羲古镇、景区管委会、红石林景区及各村镇共二十多个植树点。活动中,近一万多人在这些植树点栽种下了棵棵绿树,绿化面积达200多亩土地,为打造伏羲山的“绿水青山”,推动新密绿色生态建设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华夏始祖开铸胜地圣山,炎黄儿女坚守精神家园。在伏羲山栽下一棵树,让炎黄子孙的血脉与中华文明的根脉紧紧相连!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伏羲山将更加美丽,成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的人文圣山。

春回大地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情系华夏源 扮绿伏羲山”公益植树活动仍在继续,无论是个人、情侣、家庭、学生还是企业爱心人士,都可以来伏羲山栽下一棵希望树,一棵幸福树,一棵青春树,并悬挂上自己的专属名牌,根植伏羲山之皇天厚土,让你的爱心与华夏文明相连,与绿水青山作伴!

如有意向请拨打伏羲山景区捐赠热线0371—69215968(联系人:王军祥),您的每一份爱心,未来都将成为伏羲山上美丽的风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